心靈感悟
人們對雪中送炭之人都懷有特殊的好感和感恩的心情,幫助別人分憂解難,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
瓦倫達效應: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
“瓦倫達效應”以美國著名的鋼索雜技演員瓦倫達命名,來源於他在一次重大表演中的失足身亡。事後他的妻子曾說:“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在上場前一直強調這次表演失敗的結果,不能夠完全地專注於走鋼索本身。”
後來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並將其總結為:任何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專注於該事情的本身,不要考慮與該事情無關或者相關的其他事情。
瓦倫達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意無意地出現,對此,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能夠證明這一點。
據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個人大腦中的圖像經常會像實際情況本身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也就是說個人大腦中呈現出什麼樣的想象圖片,生活中便容易向著該圖片的方向發展。
例如,當一個乒乓球運動員一再告誡自己不要把球打飛時,他的大腦中便會出現將球打飛的情景,最終使球完全飛出場外,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瓦倫達心態與個人成功的密切關係。
根據瓦倫達效應,人們可以了解到這樣的心理學影響力。現實生活中,在做某件事情前,人們如果太過在意事情的結果和周圍人的言談,就會疏忽事情的本身。我們的心每天都被各種無形的壓力和欲望壓得透不過氣來,身體的健康也日漸下滑,在這樣的身心負荷下,人們越是不停地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就某件事情,越是容易南轅北轍,偏離預定軌道。
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舉辦,作為東道主的所有中國人都希望中國可以奪得首枚金牌。這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將在女子10米氣步槍中誕生,所以,作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10米氣步槍冠軍得主和世界紀錄保持者的杜麗,可謂承載著十幾億中國人的願望與夢想,她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2008年8月9日的第一個比賽日,杜麗在現場啦啦隊的助威聲中打出了第一槍,經過預賽和決賽的十幾輪較量,杜麗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發揮失常,不僅沒能摘下北京奧運會的首金而且無緣獎牌。
杜麗流著淚對媒體坦誠說:“壓力太大,比賽感覺有些緊張,而且對手的發揮確實不錯。”賽後,作為國家射擊隊的主教練王義夫說:“杜麗的失常可以理解,首金的帽子太大了,誰戴上都會覺得晃蕩。”王義夫相信杜麗有這個項目上的奪金實力但作為心理因素至關重要的射擊比賽而言,心中的壓力會讓比賽的變數很大,結果很難預料。
法拉第說過一句話:“拚命去換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這就是成功的奧秘。”生活中的多數時候,人們在麵對各方壓力時往往表現得難以從容麵對,所以,經常會出現失誤和失敗的現象。正所謂:“專心致誌,方能成功。”集中精神、專注於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對個人的進步與成功往往起著決定作用,反之,則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
而所謂的“集中精神”便是時刻讓自己沉浸在想要做的事情當中,不要提前思慮該事情可能導致的結果,也不要想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去什麼樣的影響,更不要出現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
對於這一點任何人都適用。例如,高三的學生在高考前如果經常擔憂自己在考場上會不會碰到很多不會的題目,就很容易陷入混沌狀態,發揮失常,高考失利。
瓦倫達效應告訴我們: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思前顧後、三心二意,更不要提前在心裏預測事情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隻要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情,便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既然專注於事情本身會給人們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力,那麼生活中人們該如何調節自己,讓自己時刻處於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中呢?
佛教中常說:“平常心是道,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也就是說,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凡事都做最壞的打算,但不能凡事都想著最壞的狀況。此外,應該學會精神轉移,在做壓力大的事情前,讓自己忙碌起來,可以認真地聽音樂、打遊戲,也可以做其他必須集中精神的事情,這樣你的大腦便沒有空閑的時間過度思考與該事情相關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