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心理健康教育(3 / 3)

10 .4 .6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包括以下幾種:

10.4.6.1 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主要是指以一定的學生群體為單位,教師與學生共同就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心理輔導的開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調查分析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發展資料,並通過日常觀察、家庭訪問和心理測量等手段來分析全體學生的基本心理發展狀態並找出個別學生的問題所在,基本確立團體輔導和個別輔導的內容;二是根據輔導內容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輔導方案;三是開展輔導後的調查跟蹤,繼續進行個別輔導或者谘詢。

心理輔導不僅要使人開心,更要使人成長。這裏的成長,就是通過輔導過程,使受輔導者自己想通了,認清問題的本質,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使人開心隻是心理輔導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長才是心理輔導的主旋律。心理輔導力圖使個人將不愉快的經曆當作自我成長的良機,它竭力使人們積極地看待個人所經受的挫折與磨難,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難中看到希望。從這層意義上講,心理谘詢也在於幫助人學會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憂愁煩惱。但這一切不是靠勸導得來的,而是靠啟發領悟獲得的。用馬斯洛的話來講,心理輔導就是要使人獲得“頂峰體驗”(peak experience),這便是心理輔導所追求的境界。

學校心理輔導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麵進行:

第一是心理輔導課程,它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係列專題活動,包括開設心理學課、心理衛生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心理訓練、案例分析、專題辨析、角色扮演、情景設置、心理遊戲等活動。它以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為指導,以活動為中介,以個體經驗為載體,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樹立心理健康的意識,同時創造一種情境、氛圍,為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充分挖掘自身的內在潛力提供經驗。活動課程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是有計劃、係統安排設計的。這種途徑有利於學生發揮其積極性,在活動中也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麵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但是,如何考慮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則是要認真解決的。

第二是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長期性和廣泛性,不限於心理輔導活動課程,而應該滲透到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中去。可以說,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具有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輔導必須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不要被其他活動所代替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小資料———團體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輔導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相對於個體輔導或個體谘詢而言的,在港台地區又稱之為“小組輔導”或“團體谘商”。顧名思義,團體輔導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協助個體開發心裏潛能或解決心理障礙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它通常包括一兩名輔導者和多名團體成員,由幾次或十幾次團體聚會或活動組成。在團體活動中,領導者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互動,引導成員共同探討大家關心的問題,彼此啟發反饋,相互支持鼓勵,增進成員對自己的了解和接納,增進成員對他人心理的認識,促進成員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學習新的良好行為方式,提高成員的社會適應性,促進成員的人格成長。

團體輔導有以下特點:① 感染力強,影響廣泛。多向溝通、多個影響源,成員之間相互學習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廣益;② 效率高、省時省力;③ 輔導效果容易鞏固。提供一種新的生活經驗,成員經曆了難以突破的瓶頸學會做新的決定,這樣的知識容易鞏固,而且容易遷移;④ 適用於人際關係不良的個體。

參加團體心理輔導需要遵循以下團體規範:① 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員的隱私,不把團體活動中了解到的信息外傳;② 坦率真誠地與其他成員進行交流,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③ 按時參加每次團體活動,不遲到、不缺席,參加團體活動時,注意力集中。④ 尊重他人,仔細傾聽,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⑤ 廣泛交流,避免隻與自己喜歡的團體成員溝通。

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員一般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 自願報名參加,並懷有改變自我和發展自我的願望;② 願意與他人交流,並具有與人交流的能力;③ 能堅持參加團體活動,並遵守各項團體規範。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性格極端內向、害羞、孤僻、自我封閉者和有嚴重心理障礙者不宜參加團體心理輔導。

10.4.6.2 心理谘詢

心理谘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現在社會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以心理谘詢為主。通過心理谘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種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和途徑。心理谘詢可視為一種人際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一方是心理谘詢者,他們是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另一方是來訪者,又叫當事人,是有心理困擾而尋求幫助的人。心理谘詢的定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來把握:首先,心理谘詢是一種人際交往活動,具有互動性;其次,心理谘詢是一種助人活動,谘詢者是專業的助人者,來訪者是受助者,前者為後者提供心理上的幫助;再次,心理谘詢是在一定理論和方法指導下的活動,谘詢者必須接受嚴格的心理谘詢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在谘詢中有意識地應用理論和方法幫助來訪者,必要時也要讓來訪者及其家屬與相關人員了解所用的理論和方法,以便取得他們的認可與合作。

心理谘詢中要用到很多種心理學理論、方法和技巧,常用的有精神分析法、認知領悟療法、溝通分析法、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等等。

一個典型的心理輔導谘詢工作室。

10.4.6.3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就是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采用治療者與被治療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和反應,矯正被治療者的心理行為問題。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在實踐中往往難以區分。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以及處於兩者邊緣的心理谘詢學和心理治療學之間的主要聯係和區別。

10.4.6.4 心理評估

心理評估是以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對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狀況進行鑒定、分類與診斷的過程。通過心理評估可以了解到個體的心理活動以及健康情況。心理評估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心理評估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觀測法、談話法、問卷法、個案分析法和心理測量法。心理測量法在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越來越多,常用的心理測驗有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學習診斷測驗以及心理健康測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