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3 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各個方麵的發展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不僅在於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改善人際關係、提高思想認識,而且為他們的個性發展打下長久而全麵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相對的獨立性,是學校各個方麵的工作無法替代的,又與學校各方麵工作存在廣泛的交叉和滲透關係,隻是孤立地依靠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隻有充分理解心理健康對於學生個性發展的全麵基礎作用,才能正確認識和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0 .4 .5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原則
10.4.5.1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同的學者會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一般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心理健康維護。它麵向全部個體,以提高個體基本素質為教育內容。對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來說,具體包括:① 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且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不同的訓練話動等;② 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③ 情感教育,即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製、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我表達訓練、放鬆訓練等;④ 人際關係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係,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係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衝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持社會交往等;⑤ 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麵對社會生存壓力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⑥ 自我心理修養指導,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自己,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做到能較好地認識自己,如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培養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⑦ 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性別認同,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及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調適等。
第二個層次是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麵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谘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範疇。具體包括:① 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② 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③ 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征,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④ 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症等;⑤ 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這一問題在中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第三個層次是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潛能的開發與創造力的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判斷、推理、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還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此外,還應注意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和發展需要,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不同階段中側重選擇不同的內容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學階段通常以適應學校生活與學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要內容;初中則以青春期教育、代際關係調適、情緒調控、自信心培養、學習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為主要內容;高中通常又圍繞學習能力提高、考試焦慮調適、升學就業輔導、人格培養、人生觀教育等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應考慮上述各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之間的銜接與係統性,以期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體係,體現循序漸進的特點。
10.4.5.2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是指教育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積極中肯的分析,始終注意培養個體積極進取的精神,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全體性原則
全體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麵向所有個體,社會成員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參與者。對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設施、計劃、組織活動都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以絕大多數直至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的提高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和最終目標。
(3)差異性原則
差異性是心理學研究的基礎。差異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關注和重視個體的個別差異,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這個角度說,差異性原則也就是針對性原則。
(4)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發展的個體為主體,所有工作要以個體為出發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就是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把教師的科學教育與輔導和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真正有機結合起來。
(5)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指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運用係統論的觀點指導教育工作,注意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的有機聯係和整體性,對其心理問題作全麵考察和係統分析,也就是將其問題作一個橫向的全麵把握;二是關注個體發展的全過程,尤其關注個體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曆,將其發展作一個縱向的全麵把握。
(6)保密性原則
保密性原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有責任對被教育者的個人情況以及談話內容等予以保密,被教育者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