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的行為(11)(3 / 3)

目前的情況就是,男人一直在努力掌握支配女人的權力;而女人又對男人的支配權相當不滿。很容易想象,在關係甚密的男女兩性之間,這種持續的緊張最終將導致個體心理上的不協調和嚴重的生理疾病,雙方都將處於痛苦之中。

所有的製度、傳統文化、法律、道德及習俗都向人們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享有特權的男人為了延續他們的光榮,決定著和維持著它們的方向和發展。這些風俗甚至延伸至幼兒園中,對兒童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我們不能否認,雖然兒童可能對這些關係沒有太多的了解,但其感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著它們的影響。這很容易通過調查發現,比如給一個小男孩穿女孩子的衣服時,他就會很生氣,瞪著眼怒視你。一旦兒童的權力需求達到一定程度,他就會表現出一種男人天生的優越感,認為作為一個男人本該如此。我們已經提到,現今的家庭教育過分誇大了對權力的追求欲望,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父親這一家庭權力象征的人物對於維持和誇大自身男人特權的願望。與母親無處不在的照料相比,父親的神秘出入行為更令兒童感興趣。兒童很快就會意識到父親在家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他是如何調整全家的步調,如何安排家中的一切的,他一直都是以一家之長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麵前。這樣看來,父親在家庭中似乎一直都是強而有力的角色。在有些孩子的眼中,父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是絕對標準,他們認為父親所說出的一切都是定律格言,是不容置疑的。在強調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時,他們總會以爸爸曾經這樣講過作為證據。即使父親的影響並不那麼明顯,兒童也會從父親承擔著家庭的重擔這一點上認識到父親的主宰地位。而之所以是父親肩負著家庭的重擔,是因為勞動分工的結果,目的是使父親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能力。

從男人掌握支配權的發展曆史來看,我們必須承認這一現象並非自然形成的。無數法律都是為了保證男人的支配權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也從側麵表明,男人的支配權在沒有得到法律的強製保護之前,還存在特權並不掌握在男人手中的時代,曆史上的母係氏族即是一個事實證據。在母係氏族中,特別是對於兒童來說,母親、女人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尊重母親崇高的地位是氏族裏男人的職責和義務。某些習俗和習語仍然帶有這種古老製度的色彩,比如介紹陌生男人給兒童時,都會讓兒童稱他們為“叔叔”或“堂兄”。從母係氏族向男性主宰過渡的過程中一定充滿著戰爭。那些一直相信自己的特權和優越感是上天賦予的男人們,一定會在得知他們是依靠鬥爭獲得這些特權而非一開始就擁有這一情況時,感到非常吃驚。男人大獲全勝便意味著女人被征服了,相關法律的建立健全證明了這一征服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且充滿了困難。

男性的主宰地位並非天生的。許多事實證明,這種主宰地位是原始部落間不斷征戰的結果。男人所擔當的武士角色在持續不斷的廝殺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之後,他們又憑借獲取的優勢鞏固其領導地位,達到他們成為主宰的目的。隨之出現的是男人具有財產權和繼承權的確立,這些共同構成了男性占據主宰地位的基礎,因為男人財產的聚斂者和所有者。

這一點無須查閱資料,成長中的兒童便會知曉,因為在他的成長經曆中,無時無刻不在感覺到男人是一個家庭中的特權成員,即使他對那些曆史資料一無所知。即使家長洞察到這一點,想要扭轉這一自遠古年代發展下來的男性特權現象,認為人人平等,並做到以禮相待,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也仍會有男人是家庭的特權掌握者的認知。

自從一出生開始,兒童就已經對男人占據優勢特權耳濡目染,也早已習慣了。由於他是個男孩,因此在他出生後受到歡迎。大多數父母都更喜歡男孩,因此男孩也更受歡迎。兒童一直清楚正因為他與父親一樣都是男人,才享有更多的特權,具有更大的社會價值。旁人的討論強化了他的這一認知,使他形成男性角色更為重要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