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的行為(11)(2 / 3)

之前我們沒有過多地論述有關能力的測評,主要是因為測驗並沒有獲得讓人滿意的成功。在柏林和漢堡所做的測驗顯示,那些在測驗中顯示出卓越才能的兒童,在今後的學習中,反而有很大一部分表現得並不理想。這似乎在說明,兒童智力測驗的結果與未來的健康發展並不成正相關關係。不過個體心理學的實驗給我們提供了指導性的答案,實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確定個體最終能夠發展到何種程度,而是為了尋找那些促進個體發展的積極因素並對其進行研究,以更好地對兒童的發展加以指導。個體心理學的原則,是將兒童的思維判斷能力作為心理功能的一部分,結合整體心理活動及其他心理過程,來研究思維判斷能力的發展。

性別

(一)兩性差異與勞動分工

我們已經知道有兩大需求影響著所有的心理活動。這兩種需求即社會感和權力需求,它們影響著個體的行為、態度,並指導他采用不同的方式獲得安全感,迎接人生中愛情、工作及社會這三大挑戰。要想對人的心理有所了解,那麼我們就必須習慣於從研究這兩個因素的量與質的關係入手,對心理現象做出判斷。社會感和權力需求的相互關係是人們理解社會邏輯程度及對社會生活的勞動分工服從程度的決定因素。

勞動分工是維持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人都會貢獻出一份力量,那些不履行義務或否認社會生活具有價值的人,將成為整個社會的敵人,並失去同伴。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利己主義、喜歡惡作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都是害群之馬。較為特殊的就是那些性格怪異的人、流浪漢或罪犯。公眾已經深刻領悟到它們是與社會生活相違背的,因此對具有這些性格特征的人十分排斥。一個人的價值由對他人的態度及所參與的勞動分工程度所決定。對於這個社會的認可,促使他對其他的人產生影響,因此他本身也具有了重要性,成為維係社會發展的眾多鎖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旦這些鏈條出現問題,那麼人類社會必將受到影響。一個人的能力決定著其在整個人類社會的位置,由於對權力和優越感的過分追求,人們把錯誤的價值觀引進到正常的勞動分工中來,因此使得這一真理變得難以讓人們理解。對優越感的過分追求將攪亂整個社會的創造和發展,並使我們形成錯誤的價值判斷標準。

人們由於不滿於自己本來的位置,不願在原來的位置上維持下去,因而攪亂了社會的勞動分工。此外,一些人的野心和權力欲望妨礙了正常社會的生活和工作,也給勞動分工增加了難度。同時階級差別同樣帶來無數的紛爭,更為勞動分工增添了很多困難。此外權力和經濟利益也影響著勞動分工。人們給某些有權勢的階級保留較好的位置,而其他階級的個體則被排斥在外。這些社會結構中的因素是勞動分工不能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斷攪亂已有的勞動分工,給一些人以特權的同時又使另一些人受到奴役。

兩性差異帶來了另一種勞動分工。由於男女兩性在體格上存在差異,因此男女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以使他們與工作做到最大程度的匹配。這種勞動分工根據一個完全客觀的標難製定,隻要婦女解放運動沒有超出這一邏輯範圍,那便是合理的,也應當支持。這種勞動分工沒有剝奪女人的權力,也沒有攪亂男女間正常的自然關係,而是提供給男女雙方最適合自己的勞動機會。這種勞動分工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穩定成形,女人負責其中的一部分工作,那麼同樣,男人也在能夠更好地利用自己能力的位置上工作。隻要根據工作能力差異,做到人盡其才,保證各自的體力和腦力沒有降低或損害,這種勞動分工就是有意義的。

(二)男性在當今文化中的支配地位

文化朝向個人權力發展的結果,使勞動分工進入一個自然而形成的歧路,歪曲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特別是社會上某些希望維護特權的人和階級的努力,更加快了這一錯誤的進程。最終的結果就是男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一再被提高。勞動分工不僅使男人這一特權群體的利益得到保證,而且還使他們擁有支配女人的權力,其結果就是自高自大的男人占盡了好處,為了維持他們令人愉悅的生活方式,安排著女人的活動,將那些自己不願從事的工作分配給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