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活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某個部位興奮時常伴隨其他部位相對的抑製。因此,我們還應該製訂出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學習中單一地使用看、聽、讀、寫或單純地思考,比較容易發生疲勞;而如果幾種方法配合或交替使用,不僅不易疲勞,還可提高記憶效率。同樣,學習內容上在注意連貫性的同時,也要注意交替性;作習題累了,如果念念外文,就可暫時減輕一些疲勞感。
2.發揮精神的能動作用
保護大腦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避免精神因素對大腦的傷害。不論是強烈的精神創傷或持久的消極情緒——如悲觀、抑鬱、苦悶。都可以造成大腦機能的失調。產生神經衰弱。
情緒不穩定是青年心理的一個顯著特點,加上青年人在生活道路上麵臨著諸如升學、就業、戀愛、婚姻等重大課題,心理上經常存在著矛盾衝突;即或是平日的學習生活中,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麵,青年人又具有富於幻想的特點,願望與現實間也經常會發生矛盾。在患神經衰弱的青年身上,往往不難找出以上列舉的原因。青年人神經衰弱發病者多,除了學習用腦過度外。精神因素也往往起著重要作用。
學會情緒的積極轉移,是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即通過他人幫助或自我疏導,解除精神負擔,或者變更精神刺激的意義,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用“失敗乃成功之母”以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道理鼓勵自己,把消極情緒的原因化為積極情緒的動力。
排解不良情緒的根本辦法在於建立良好而穩定的心理狀態,使積極情緒充滿心境。積極情緒——如樂觀、進取、奮鬥的精神,最能體現精神的能動作用,使人朝氣蓬勃,不知疲倦。
3.體質強則神經健
大腦不斷地需要血液帶來的氧氣和養料,也要不斷地排出代謝廢物。因此,它與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等係統都有密切的聯係。事實上,在身體的一些急性病和慢性病的病程中,都有可能引起或助長神經衰弱的發生和發展。
健康的體質可以促進神經係統的機能。為此,青年人應當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已被公認為促進健康和推遲衰老的要素。對於保持和增進大腦的工作能力同樣具有良好的影響。
體育鍛煉的方法很多,對青年人來說,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體力狀況進行選擇。除了體育鍛煉外,增強體質還應包括營養及防病等措施。營養雖不是腦力的決定因素,但腦力勞動同樣消耗能量物質,必須獲得必要的補充。事實上,緊張的腦力活動所帶來的生理上的消耗,並不亞於一個體力勞動者。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消化機能往往比較差。這就要求飲食既富有營養。又易於消化。
發展健康的心理,消除精神疾病的困擾
哈佛大學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世界正麵臨精神病危機,這種疾病不僅損害人的健康,而且給商業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避免精神病困擾的重要措施,就是發展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就是平衡的心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情緒低落和高漲的平衡
心理健康的人不會有長期的害怕、恐懼。或永恒不變的幸福感。碰到情緒或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感覺到發狂或沮喪是難免的,否則的話,我們的心理就過於偏激。陽光普照的日子裏,覺得很舒暢;碰到困難的時候,覺得害怕、焦慮;心愛的人離開了你,你會覺得憂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不過,這些感覺通常都是短暫的,不久就成了平靜的回憶,而那些事件也就和我們合而為一,成為我們過去的曆史。
2.自己主張和別人建議的平衡
你不可以過於武斷,滿腦子都是自己的主張,也不能過於依賴別人的觀念。這樣才算擁有穩健、平衡的心理。要是你能傾聽別人說的話,尊重別人的看法;在不讚同別人看法的時候,也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凡事都根據自己清晰而一貫的理念,那麼你就有平衡的觀點或開放的心靈。
3.注意宏觀和微觀的平衡
心理健康的關鍵,並不是這樣或那樣,而是既這樣也那樣。有兩種同樣值得向往的特質,這兩種特質具有互補作用,保持平衡就是要介於這兩種特質之間。假如隻有其中一種特質單獨存在的話,就成了偏頗而不健康——注意細節。也要能看到整個大情況。這兩者之間要保持平衡。健康的心理要兩者都能兼顧,掌握得住細節,也看得到整體情況,感覺得到有關的一般原則。受困於瑣事,或者老是不切實際地一概而論,都是武斷的結果,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