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感覺和情緒必須保持平衡
為了要有健康的心理,感覺和情緒必須保持平衡。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感覺,但是也不要受到感覺的壓製。(我們不欣賞沒有同情心的職業技巧,正如同我們不欣賞受到強烈情緒主宰,無法自製的人,這樣的人會因此而言行失常。)害怕受到感覺的衝擊,沒辦法應付感覺,上述兩種情形往往會令我們否認或壓抑自己的感覺,這是很不健康的。受到壓抑的感覺,最後免不了以不健康的方式發泄出來,也許是發脾氣。也許是內心積鬱。直到形成心理病態。
上班族的生活中,有一些特別容易發生的不平衡狀況,而且會造成問題。其中一些典型的不平衡狀態,是發生在工作和遊樂之間、家庭和工作之間、思想和行動之間、物質報酬和藝術或精神表現之間。這些不平衡的狀態,一方麵可能會導致過度,另一方麵則可能會導致貧乏。心理不平衡,會造成家庭和人際關係的破裂,導致相當的壓力,最後會發展成偏頗的個性。
若想以健康的方式來管理他人,首先就要把自己管理好,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平衡的生活。
多發出歡樂的笑聲能防治疾病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確實,在笑聲中,焦慮、憂愁、煩惱、憤怒將煙消雲散;愉快、喜悅、健康的情緒會給人帶來無限的信心和力量。
笑。是一種獨特而有意義的運動。它可以提高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當你在縱情歡笑的時候,麵部肌肉將提拉收縮,胸廓起伏,腹部屈伸,這時肺活量迅速增大,橫膈運動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充盈,大腦皮層也進入興奮狀態。這些微妙的生理變化,促進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進行使細胞更加活躍。活動更加旺盛。有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發現人在心情愉快舒適時,動脈血壓可降低20毫米汞柱,每分鍾的脈搏可減少七八次。反之,精神憂鬱,血壓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膽固醇含量相應提高。難怪醫生把緊張、憂愁、氣惱等情緒變化列為形成高血壓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呢!
笑。能促進人體腺體的分泌。你可曾注意到,在歡樂中由於消化液分泌的增多,食欲大大增加,吃起飯來會格外香甜可口。它還能調動內分泌激素的潛在力量,使人體內髒的神經機能得到改善,肌肉活動的功效不斷提高。
它能增加肝髒的代謝功能,加強膽汁收縮,促進膽汁排泄通暢。有時笑得太厲害了,甚至還會“眼淚汪汪”,當然這是因為淚腺分泌大增的緣故。
笑,還能治病。不少醫生常常把它作為心理療法的重要手段。
相傳,清代有個八府巡按,曾久患精神憂鬱症,一次南巡犯病,請當地名醫診察,名醫按脈審病後,煞有介事地說:“你患的是月經不調!”巡按聽罷哈哈大笑,覺得此人出言荒誕,真是糊塗之極。回府後每想到此事不免暗自發笑,久而久之,病慢慢好了。數年後兩人相逢,老醫生才對他說:“君昔日之病,並無良藥,但若心情愉快,便能不治而愈,我故意說你月經不調,目的是要你時常一想起此事就啞然失笑。”巡按這才恍然大悟。
盡管這是個難以稽考的笑話,但心理治療是有生理學基礎可尋的。
研究證明,在主管情緒的下丘腦和邊緣葉之中,有著調節對立情緒的區域及機能,它們既緊密聯係,又可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不斷保持人體心理的平衡,協調多變的情緒。目前,國外已專門設立機構,運用心理療法防治疾病,取得了成效。
不過。笑也要有一個限度。過分地喜悅,突發的情緒變化,往往會走向反麵。中醫認為“大喜傷心”。就是這個道理。
《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不是在中年中舉後由於過喜的刺激而發精神病嗎?不僅如此,古今中外因喜致死的還不乏其例:美國有一個55歲的商人,在經過20年分離後,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88歲的父親,但他在見麵時竟高興地死去。
此外,笑還要注意場合,如吃東西時不宜嘻笑,否則食物會落入氣管,嗆得難受。工作時若不停地發笑會分散精力,造成不應有的差錯。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爽朗愉快、無憂無慮的“樂天派”。往往是健康的。他因而也有機會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