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表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諧而完滿;經常樂觀又富有幽默感是心理健康的標誌,是衡量能否適應環境的尺度。壓抑在胸中的怒氣、凝結在心頭的憂悶,應當尋求適當的機會轉化,做出健康的反應,就會使人感到輕鬆愉快而有益於健康。
2.對現實環境要有明確的認識而又能適應
霍姆斯研究所提出:任何類型的社會變動,如離婚、坐牢、經濟拮據、被盜、受辱、事業的失敗等都會造成人們對身體疾病呈易感狀態。例如,最近喪失最親近者的人,要比年齡相似的對照組死亡率高出七倍。因此我們對待任何現實問題,都應坦率地認識困難,正確地分析,找出症結,沒法妥善解決。
3.具有適當的行為
各種不同的人,他們的心理特點各不相同,而這些心理特點又受社會因素所製約。例如,如果一個成年人的思想、舉動、言語、好惡、態度、服裝等都與其他在相同的社會情景下的人顯著不同,那麼就是不健康的表現。一個人的興趣、能力等也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改變,如果其行為與年齡不相稱。也是不健康的表現。
4.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有利於個人和集體生活的規律性,促進健康。不良習慣則發生有害的影響。勞逸沒有很好結合,在生理上就會感覺遲鈍、動作不協調、不準確、肌肉痙攣、麻木等;在心理上也會有注意渙散、思維遲緩、反應降低、情緒波動、憂慮、厭煩、怠倦等情況。因而,我們必須采用各種方式來積極促進大腦“輪休”和調整、緩和緊張與疲勞,使生活和日常工作,既有規律又豐富多彩。
5.。忠實地認識自己,決心改變個性的缺陷
每個人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個性、身體和家庭狀況等一切與己有關的事情,都要忠實地、客觀地認識、估計和對待;同時還要尊重他人,虛心容納不同的意見,善於與人相處;能把自己的見解和判斷與他人比較,吸取他人的長處,以彌補自己之所短,消除個性上的缺陷,才能保持心情舒暢,有益身體健康。
什麼是成熟的情緒
同其他方麵一樣,在情緒上,我們也應該逐步完善。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在情緒上都會趨於成熟。當不如意的時候,我們不會再是賴在地板上跺腳大哭;當同夥惹惱了我們,我們也不再是拳腳相待,我們也不再會因為把事情弄糟而哭泣了。不過,還是應該來想想:自己在情緒上到底成熟到哪一步?
1.情緒的控製
情緒成熟首先在於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行動的熱忱應該是出之於理而不應隻是源自情緒。不難找到情緒幼稚的例子。
例如,丈夫和妻子不是像成人所能采取的那樣,通過交談來消除分歧,而隻是互相慪氣,他們便還是處於水平較低的情緒發展階段。同樣,在學校裏幹了錯事,回家後卻向家裏人發泄怒氣的男孩、把對所遇見的人的第一感覺作為最終印象的女孩、容易被得罪的男子及婦女、時常繃著臉煩躁不安的人、對政客的遊說深信不疑的人、易於被廣告宣傳打動的人、一受刺激,便大發雷霆、失去理智的人,憂天的“杞人”、還有那羞怯於與異性相處的人……諸如此類,這樣的人在情緒上都是不成熟的。
沉著,自信,心理平衡是成熟的標誌。獲得心理平衡的人常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尷尬的場合不會使他發窘。他從不奢望,從不過分狂妄或過於謙卑。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當麵臨著一個一時不知如何應付的公眾場麵時,常常會隋緒緊張、紊亂和窘迫。相反,獲得心理平衡,沉著的人,無論他麵臨何種局麵,無論對他的要求如何,他總能從自己的經驗中得到足夠的應變力在情緒上把握自己。
2.情緒的“熱”和“能”
情緒的成熟還在於適當地把自己的情緒作為行動的基礎。的確,溫情能給生活增加幸福之感。因此,我們理應讓溫和和愉快的情緒來充實於生活,這樣的心情是有益於健康的。一般說來,激情不應該是被點燃後化為灰燼,而應該是被激起而化入行動之中。
3.對我們情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