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我想大概一萬張左右吧。”
業務員:“我可以理解這的確令你很不高興,尤其是當你正在進行重要工作的時候。可是不管你信不信,就這個價格範圍內的機器來說,每隔一萬張的修理幾率十分少見。事實上,消費者基金會曾經調查5萬元以下的複印機——那比你的機器貴了一倍半,平均損壞的間隔隻有3000張,而你所擁有的機種在消費者基金會的調查中,平均最高比率是7000張,你的機器性能比那些機器優良了將近50%。”事出有因,隻要找到問題所在,問題便可以合理解釋。
顧客:“把你這份推銷口才用在別人身上吧!總之,這台機器損壞的次數超出它應有的程度。”當顧客對產品不滿意時,他總能找到理由,即使那樣的理由看起來有些無理取鬧。
業務員:“這麼辦吧,如果服務上的記錄是,每隔不到10000張便發生故障而需要修理,那麼我就以你當初購買它所付的金額向你買回來。可是在我們更進一步地說下去之前,我想知道更多關於你的抱怨。最常造成故障的原因是什麼?擠紙?漏印?”業務員並沒有被顧客的言辭激怒,他耐著性子設法找出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顧客:“呃,有幾次是擠紙,漏印的情形不太多,有時候機器就是不能動,此外,紙經常皺成一堆。”在業務員的耐心勸導下,顧客慢慢軟化,開始配合起來。
業務員:“是隻有在印雙麵的時候,還是連印單麵的時候也會這樣?”
顧客:“主要是印雙麵……大概是隻有在印雙麵的時候吧!”
業務員:“噢!如果在你購買這台機器之前我曾和你談過話就好了。老實說,它並非設計用來做大量的雙麵複印,難道我們的推銷員沒有告訴你這一點嗎?”
顧客:“沒有。不過,我也不記得是否曾提及我將會使用大量的雙麵複印,因此,我想這也不能怪他。”交談順利地進行著。現在的顧客已經不是剛來時的不滿,甚至開始檢討自己的過失,幫推銷員開脫職責。
業務員:“我很抱歉,對於不能令你滿意的雙麵複印問題,恐怕你所擁有的機種將無法表現得比目前更好。所以這裏是我給你的建議:先去瞧其他價格貴五成的機種,再回到我這裏。假使你發現一台優於你目前持有的機種,而我又無法向你提供比那台更佳的機器,那麼我就以全額向你買回我的機種,如此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我很希望能請你到展銷室看看我們目前擁有的一些機器,或許價格比你的貴了一點,但性能也相對地提高甚多。我想我可以向你介紹一台將符合你一切需要的複印機,萬一我錯了,我願意立刻買回你現有的機種。等你參觀過其他複印機後,和我通電話,我們再安排會麵?”
問題總是有解決的方案的,尊重顧客,給顧客提供多種選擇,能更好地取得顧客的信賴。
顧客:“呃,此刻我實在不覺得有必要去看看其他機器。你看起來像是個講道理的人,而且我認為我們相處得還不錯。就讓我到你們的展銷室參觀一下吧。”一個有耐心、又友善的業務員的推薦,顧客是可以信任的。
業務員:“太好了,讓我們安排個會麵時間吧!下星期二早上如何?”
顧客:“太好了。我希望那天我能找到一台合適的機器。”
就這樣,在業務員耐心的處理下,一個滿懷敵意的產品使用者被軟化了,這不僅維護了公司的聲譽,順利有效地解決了雙方的矛盾,做到讓消費者滿意,而且還做成了另一筆生意。
2、關注對方的利益,取得對方信賴
關注對方的利益是化解談判衝突最有效的辦法,因為沒有人會和為自己利益著想的人作對的。當一個人憤怒時,可能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但如果你告訴他,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因為他可以從你的行為中得到這樣的好處……任何人都會平息怒火,開始思考,是不是這樣的?而對一項關注自己利益的行為,即使最後沒能受益,也會抱以寬宏的態度包容的。
如何關注對方的利益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審視對方的主張與立場,然後問一下自己:如果站在這樣的立場上,我需要什麼?
某大學計劃加強其中文係管理,教務主任決定新設三個客座教授的職位,打算請中國知名的作家來擔任。他列了一份包括數十位作家的名單,一一發函邀請他們來應征教授的職位。為了增添這份工作的魅力,校方給了豐厚的工資,並且享有種種優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