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充分運用談判技巧(4)(3 / 3)

接著他把人質的親屬及脅持者弟弟的錄像給脅持者看,借以分散人質和軟化脅持者。然後他又派昌隆公司的代表去跟脅持者談條件。脅持者經過這一番心理掙紮,終於答應放下武器,釋放所有人質。

我們看到,在這個談判中,談判專家能夠說服脅持者,他向脅持者表明的善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談判專家向脅持者表明,他是沒有惡意的,因為他是坐在輪椅上,不會對脅持者造成任何威脅;其次,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脅持者,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的。這也向脅持者表明,談判專家是站在脅持者的立場上,為他解決問題而來的;再次,談判專家善意提醒脅持者,他脅持人質的起因是為了他弟弟,但正是他的脅持行為將會讓他弟弟變得無依無靠,而這樣的行為的代價卻是讓更多的人失去自己的親人。脅持者肯定會同意的,這樣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最後,談判專家站在脅持者的立場上,請出公司有關人員與脅持者進行談判,協商安置他弟弟的方案。當一個人,他看到對方出於善意地為自己著想,他能拒絕對方提出的合理條件嗎?當然是不會的。這樣,脅持者最後被說服了。

5、積極的誘導

誘導就是以談判一方的語言作為鋪墊,引誘談判另一方說出自己預計中的話語。誘導最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提問,即先用提問的方式使對方做出回答,而對方的回答應是預料中的,也正是自己要說的話,隻是借對方的口說出來而已,以達到談判的目標。

羅斯福當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擔任要職。一天,一位朋友問起海軍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壓低了聲音說:“你能保密嗎?”

朋友說:“當然能。”

羅斯福接著說:“我也能。”

對方的提問無非是想借你的口證明點什麼,那麼將這一問題再返回去,對方可能更能接受。朋友的問題涉及軍事機密,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知道他的問題很可能遭到拒絕。對這樣的問題一般的回答是:“對不起,事關機密,我不能說。”但這樣就顯得生硬。羅斯福沒有這樣回答,而是先來了個誘導,要朋友承諾保密,然後,我也要和你一樣保守秘密,這樣就堵住朋友追問下去的路。

1972年5月,美蘇關於限製戰略武器的協定剛剛簽署,基辛格在莫斯科一家旅館向隨行的美國記者團介紹情況。當談到“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大約每年250枚”時,一位記者問:

“我們的情況呢?”

基辛格回答說:“我的苦處是數目我雖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

記者連忙說:“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立刻反問道:“那麼請你告訴我是多少呢?”

記者頓時傻了眼,隻得嘿嘿一笑了之。

基辛格也用反問的方法誘導出他想要的答案,就是記者的提問涉及國家機密,他不能回答。那麼下麵這個例子,則是運用誘導的方法救了自己一命。

從前有一個理發師,因其技藝高超,經常被召到宮廷中給官吏理發。一次,宰相請他理發,理發師給宰相修麵修到一半時,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刮掉了。這一下理發師可嚇壞了。他急中生智,突然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停下刮刀,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宰相的肚皮。宰相見他這副模樣,感到莫名其妙,問道:

“你不修麵,光看我的肚皮幹什麼?”

理發師等的就是宰相的這句話:“人們常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並不大,怎麼能撐船呢?”

宰相聽理發師這麼一說,哈哈大笑道:“那是說宰相的氣量最大,對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從不計較。”

理發師聽到這話,撲通一聲跪倒,聲淚俱下道:“小的該死,方才修麵時不小心,將相爺的眉毛刮掉了,相爺氣量最大,請千萬恕罪。”

宰相一聽啼笑皆非。眉毛掉了,以後怎麼見人呢?發怒吧,自己剛才還說宰相氣量大,怎能為這小事就給他治罪呢?於是,宰相便豁達地說:“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