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充分運用談判技巧(4)(2 / 3)

(3)避免使用“一直”、“絕不”之類過於武斷的用語;否則的話,你等於是引導別人來反駁你。誰會“一直”做或是“絕不”做某事呢?

(4)為了讓對方信任你,營造諒解的氣氛,你可以選擇性地暴露一些負麵的要素。同時,如果諒解的氣氛很重要,那你就千萬不要耍嘴皮子。驕傲自大的狂話與旁若無人的驕橫最好收起來;那副我比你聰明的架子,千萬別拿出來亮相。真正有用的是保持跟對手在同一層麵對話,同時要做到不卑不亢。

(5)盡量塑造假設情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不妨……”“假設的情況是……”假設的情景會讓對方卷入到你的情境當中,而這是態度改變的前奏曲。

(6)要有自信。不要防衛過當,有什麼要求也不必不好意思提。如果你說“我實在不想叫你去做,但是……”之類的話,保證會招來負麵的反應。示弱隻會引起對方的輕視,反而會上前來吃掉你。

(7)避免武斷評論他人的想法和作為。錯、笨、爛、瘋了、死倔、沒常識之類的結論語,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從而引發他們極力為自己辯解。

(8)讓你的對手知道你很重視他們的感覺和想法。你可以更直接一點,誠懇地征詢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加入你的決策過程中,從而化解衝突。你要把他們的建議當回事,認真考慮其可行性,別兩三下就把它拋到腦後。也許他們的提議很荒謬,但是修正之後,說不定可行性會大幅提高。

(9)用你的感覺委婉道出你的立場。如果你批評對方說:“你的價格不公道。”這樣的話就顯得挑撥意味太濃,等於直接說對方想占你的便宜。“我覺得你的價格不公道。”這話緩和得多了,它不是篤定地陳述立場,而是強調“感覺”。你能挑“感覺”的毛病嗎?如果我跟你說,我覺得很高興,你能說我不對嗎?如果我說我覺得很難過,你能糾正我嗎?同樣的道理,如果我說,我覺得價格不公道,那你又怎麼能說我不該有這種感覺呢?

(10)如果你一定要與人區別一下,那麼一定要安撫對方一下才行。很多人都擅長使用所謂的“三明治策略”,先讚美、再批評,然後再讚美。這一手容易讓人接受你的操控。先批評再讚美別人,會強化對方認定你是“自己人”的那種感覺。想要得到你讚美的人,就會想盡辦法避開你的批評。

4、善意得人心

電視劇《談判專家》中有個經典的案例,說的是這樣的一件事:

劇中的昌隆快運公司,因為上層的爭權奪利,管理不善,對公司的員工實行“瘦身”運動,工作時間多了,錢卻少了。員工的抱怨日益增加,衝突不斷。其中有一對兄弟,弟弟是啞巴,倆兄弟因為家境艱難,不得不在公司變本加厲的克扣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堅持下去。終於有一天,弟弟因為操勞過度,被重物壓成了癱瘓。哥哥找公司評理,公司不但不答應,還欺負他不懂英語騙他簽了一份英文協議書,謊稱他弟弟是非工作時間受傷的。哥哥失去理智,衝進公司脅持了十多名人質,還砍傷了一名保安,並到處布置了炸藥,情況非常危急。這時候,警局派出了談判專家。

談判專家立即對這位員工的背景做了調查,並通過室內監視器對現場嚴密監視。被脅持的人質多是與那對兄弟一樣對公司極為不滿的員工,聽過當事人的故事後,那些人質反而反過去幫助脅持者。這使得說服工作的難度又上了一個台階。

在與脅持者談判時,談判專家先對脅持者的境遇表示同情,但是脅持者堅持自己的條件不肯鬆動半分。在這期間一名人質掙脫,在脅持者的追跑下,慌忙跳窗,不幸摔死。脅持者更覺得自己無路可逃,談判專家用盡各種方法都打不開死結。

談判專家們把這種案例稱為“斯德哥爾摩”案例。關鍵時刻警局最富經驗的談判專家出場了。

因為一次意外,這位談判專家坐在了輪椅上,沒想到輪椅無形中卻成了他的一項資本。他先從自己的處境出發讓脅持者覺得自己的處境還不是慘到無藥可救。下麵是他與脅持者的對話。

脅持者:臭警察,不答應我的條件,我就開始殺人質!

談判專家:別緊張,我是坐輪椅的人,我不會傷害你的。

談判專家極力使情緒激動的脅持者鎮定下來。他接著說:“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當我站不起來的時候,我以為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報紙拿我當笑柄,我覺得我的尊嚴盡失。那時候我也覺得我無路可走,我還想過自焚而死。但是我挺過來了,雖然現在我還不能走路,但是我很平靜,也很滿足。不要以為你沒有路可走了。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呢?被你脅持的人質都有親人。你想過你弟弟沒有?他可隻有你一個哥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