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快速提升記憶力的核心是想象力訓練(3)(3 / 3)

對於背課文或背單詞等學習,為什麼老師很少要求我們閉目回憶,我們自己也很少進行閉目回憶呢?那是因為,在運用傳統死記硬背的方法來進行記憶的時候,用的是聲音記憶,那麼回憶的時候自然也是聲音回憶了。而聲音是通過耳朵傳輸的,是耳朵在賣力幹活,眼睛和想象力並不參與記憶的過程,因此也就不需要去管眼睛是睜開還是閉上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閉上眼睛來學習?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閉上眼睛之後,會進入非常好的學習狀態。

從腦波的角度來看,最好的學習狀態是處於α波時的狀態。α波是正常人腦電波的基本節律,其頻率為每秒8~13次。那麼,α波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根據腦科學家研究,人在清醒、安靜並且閉目時,α波最明顯。當睜開眼睛或受到其他刺激時,α波即刻消失。

請注意,這裏說到的是,α波是閉上眼睛之後才出現,而一旦睜開眼睛,α波就會消失。所以,閉目是進入α波學習狀態的前提條件之一。雖然閉上眼睛,並不一定會出現α波(例如心情煩亂的時候就不會出現),但如果眼睛睜開,α波就很難出現。由此可見閉目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個原因:閉上眼睛,是人類追求根本真理、開發人類潛能的必要手段。

黃庭禪創辦人張慶祥講師曾說:“專注在內是進步的階梯。”這裏所說的“內”,主要是指內心。要專注在內心,首先要閉上眼睛才行。眼睛一睜開,立刻就會受到外界各種信息的幹擾,導致無法專注在內。

佛祖釋迦牟尼在最後傳法的時候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佛祖所說的“正法”,指的是最正確、符合大道的法門。“眼藏”的其中一個意思是,要修習正法,需要把眼睛藏起來,也就是要閉目內觀,專注在內。

“涅槃妙心”說的是無相的心法,也就是《金剛經》裏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法,通俗地說就是我們內心的氣血動蕩不要為貪嗔癡等掛礙所攀附。

“不立文字”,指的是這種正法,是通過閉上眼睛、向內感覺體會才能獲得的,跟外在的文字毫無關係。

“教外別傳”,指的是在佛教原有的體係之外,另立一個分支,也就是後來傳入中國的禪宗。

我們知道,儒釋道三教的修行,佛教的禪定,道教的丹道修煉,儒家的正襟危坐、閉目養神,都是需要閉目垂簾的。閉目入靜,是修心養性的基本要求,因為一旦眼睛睜開,就容易受到各種幹擾。

《金剛經》裏說“應作如是觀”,《心經》開頭說“觀自在”,《道德經》首章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些“觀”字,都是指閉上眼睛去體會內在的各種感受。

要證悟大道,獲得終極智慧,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就是要閉目內觀。閉上眼睛去體會我們身體內尤其是內心之中所發生的一切,然後才能夠取得不斷進步。

閉上眼睛,專注在身體內的感覺之中或者展開各種想象,這跟睜開眼睛來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可以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前者(閉目)是人類獲得智慧的必要條件之一,可見閉目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然而,我們傳統的教育,一直忽略閉目學習的重要性,不懂得引導學生進行閉目回憶、閉目想象,更談不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開發大腦潛能,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