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記憶力、學習能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人們經常會產生許多教學方麵的心得,有時候就想把這些心得體會整理一下寫出來。很多時候,當人們安排好時間,坐到桌前,打開電腦之後,就發現那些寫作的興趣消失了。注意力就開始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幹擾,就會去看新聞、看網友留言、收發郵件、看帖回帖等,一個上午也寫不出幾句話。
但後來人們發現自己比較喜歡在走動之中思考問題。於是減少了在書桌前的時間,多安排一些時間去散散步、走動走動,一有靈感就把它們記錄在手機裏,等到差不多了再把手機裏記錄的內容統一轉移到電腦中。就這樣,即使是在超市購物排隊付款的時候,出差到各地的旅途中,人們都能記錄下不少的靈感,然後找時間統一整理,寫東西的效率自然就高了很多。
第二注意力:動態畫麵
我們其實不是缺乏注意力,而是不懂得如何運用注意力。
事實上,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被動地被外界的人或事物抓住注意力,而很難主動地把注意力灌注到那些有需要的地方。
筆者在全國各地教學的時候,經常碰到家長提問:海洋老師,我的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這可怎麼辦?筆者說:他的注意力真的不集中嗎?你把他放到電視機前、放到電腦前試試看,我想他的注意力會比任何人都集中,甚至可以一整天坐在那裏不動!家長聽了拚命點頭說:是啊是啊,一到電腦前他就坐得比誰都穩,吃飯時間到了也拉不動。
為什麼許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而在玩電腦遊戲、看電視的時候能坐著一動不動?
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動態畫麵。
人的大腦對於動態的畫麵非常敏感,活動的、有趣的動態畫麵(例如電視電影節目、電腦遊戲),甚至是想象中的動態畫麵(例如聽故事、看小說),都能輕鬆地抓住我們的注意力。
你看夜晚街上的霓虹燈,都是一閃一閃會動的比較吸引人。
即使剛出生不久的嬰幼兒也容易被那些會動的東西吸引。當你要逗樂一個小孩的時候,通常會運用一些動感的元素,例如擠眉弄眼,或者躲起來又出現,這就是通過動態畫麵來吸引注意力的原理。
如果我們所要學習的東西,是一部生動有趣的電影或動畫片,那就容易辦了,根本就不必擔心注意力不能集中。
問題就在於,大部分時候,我們所要學習的東西,都是枯燥的文字,根本就不會動。那怎麼辦呢?
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去找一些動態的補充資料(在當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另一個就是自己運用想象力來把枯燥的學習資料轉變成動態畫麵。
學習資料是枯燥的,但我們的想象力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隻要不斷去琢磨,總能找到把枯燥資料轉變為生動畫麵的辦法(在後麵關於“記憶”的章節裏會有詳細講解)——小說家、電影導演等人群,在這方麵就做得非常出色。
如果在教孩子怎樣學習,那就需要盡量幫助他們發揮生動活潑的想象力,進入自己所構建出來的想象世界之中。
一般人都認為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覺得能連續30分鍾集中精神學習就不錯了。然而我們在對小學生進行麵授教學的時候,經常連續講一個半小時不下課,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不容易走神。原因就在於授課內容能夠充分地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力,因而他們的注意力就能夠長時間保持。
注意力其實跟想象力有很大關係。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階段,是想象力最豐富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強的。年齡小的孩子,由於自我意識沒有發展成熟,主動進行想象的能力比較弱,因而注意力維持時間短。而到了高中大學、甚至成年之後,許多人的想象力都慢慢下降了,因而注意力也跟著下降了。
第三注意力:積極思考
為什麼有些書一看就走神而另一些書可以連續看通宵?
一般來說,專業的書通常都比較抽象、比較枯燥,不容易抓住人們的注意力。而武俠小說、偵探小說、故事類等書籍,往往能夠牢牢吸引注意力,讓我們欲罷不能。這些書籍能讓我們的注意力完全地沉浸其中,除了能激起我們的喜怒哀樂情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引發了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腦海中產生出許多問號,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讀下去以找出答案。
一個人處於思考狀態的時候,注意力往往比較容易集中。例如,請計算一下這道題:25+26–2–
不管計算的結果是不是正確,至少你可以體會到,在進行計算的時候,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
事實上,人是很樂意思考問題的,而且大腦運作的時候可謂不知疲倦,你可以反省一下,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大腦是處於停止思考狀態的?估計除了睡覺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思考的。
如果我們在閱讀某本專業書的時候,注意力根本集中不了,那至少可以說明,這本書的內容很難引發我們的思考,因此我們停不下來的大腦就隻好去思考其他不相關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