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講究謀略(3)(2 / 3)

一個富有潛力的人,時常受上級的命令做這幹那,這是上級測驗他在所給予的權限之內究竟做得怎樣。有不少職員,始終得不到更快的提升,就在於他的上司在有意無意之中測驗他時,他表現平平,顯示不出他的能幹與潛力,上司也隻好讓他重操舊業,頂多也隻會看在他的任勞任怨上給予一點點小小的提升。

所以,一個有潛能的人,當你的上司器重你,委你以某些方麵的特別任務時,說明他已開始重視你、並正在測驗你。這是你走出眾人行列的極好機會,你不僅要意識到,而且還要緊緊地抓住它,不要輕易讓這機遇錯過。否則,你將後悔莫及。

有位著裝整潔的年輕人叫苛韋狄,他來到斯克尼勃的報館登記,希望得到一席管理員的位置。幾天以後,斯克尼勃如見了這位年輕人。在第一次會見中斯克尼發現苛韋狄是個有用之才,於是直接委以重任,讓他發展事業。果然不出所料,幾年以後,斯克尼勃成為大出版家,苛韋狄則當了新聞聯合的社長。

在召見苛韋狄之前,斯克尼勃已聽到了不少關於苛韋狄的傳聞,很是看不起他。如召見談話開始不久,他們倆人之間的談話就異常熱烈,簡直像吵架動怒一樣。這位大老板想把這位年輕人嚇倒,或者使苛韋狄沉不住氣、生氣或者惱怒,甚至想引誘他說些愚蠢的話來。可是,苛韋狄偏不中計,他旁敲側擊,轉移斯克尼勃的攻擊,顯示出了相當的實力。了解斯克尼勃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喜愛舌戰的人,他喜歡將一個明知是詭辯的議論提出來,藉以測驗他的屬員的應變能力才幹以及思維的敏捷程度。

斯克尼勃應用這種測驗人的方法,看起來似乎有點太特殊和粗野,其實這也是普通測驗的一種,人們也常常用到。

紐約中央鐵路的總裁史密司常問及別人對某件事情勉強得來的結果,是否認為滿意。他認為,如果這個人說“我是滿意的”,那麼他就估計這個人不是什麼有用之才;如果這個人說“我已盡力了,可是我希望做得更好一些”,那麼,他就要將這個人放在身邊,作為備用。有位大商業家曾經說過:“洞察一個人最好的機會便是在其保證人的麵前詳詳細細地詢問他他的經曆。要在他沒有任何設防時加以提問。若是胸懷坦蕩,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的發問。如果這個人欲言又止,麵帶窘色,那就應該認真仔細地考察了。要不,他為什麼不敢非常敏捷、迅速地回答問題呢?”他還說:“一年中,我至少要與5000名求職者談話,凡是回答問題吞吞吐吐的人,他們以往至少在某處或者某個問題上有些小小的過失。因為他們擔心說出來讓我們知道後,對他的求職產生不良的影響。”

接著這位商業家談到了他考察與聘用人的秘訣:“我對於求職的人的第一步試驗,就是將本公司的條件說得平平淡淡,一點也不動人。或者我幹脆告訴他,在我的公司裏工作時間很長、很艱苦,薪水也不是很高,並且還要時常外出,到那些枯燥無味的小鎮上去出差……不過,最後我還是要把將來有可能的結局告訴求職者。如果這個求職者目光深遠,能看到前途與美好的結局,他是很願意付出代價去幹的。我也從中看出他們的個性。”

接著他又說:“當我將情況用暗淡的話語描繪出來時,如果求職者微微一笑,說:這你不能嚇住我,因為這是我願意做的職業。對這種人我會特別留心,錄用時作為首選。如果求職者支支吾吾,說:這樣呀,那我回去與家裏人商量一下之後才能答複您。那麼對於這種人,我是拒不接受的。”

所以,大凡有作為的人,都會留心這些方式。上述種種測驗隻不過是他們了解你的一種方式罷了。但是,世上偏就有那麼些人,常常忽視這些測驗與應試。

由此可見,無論任何人,隻要能稍稍留心觀察,是很容易增加自己的實力,左右人們對你的測試與觀察的。

知錯改錯路自活

西晉大賢士周處,年輕時好勇鬥狠,盛氣淩人,大家見了他都像躲瘟疫一樣地跑開。他很奇怪,便問一個老人。老人說:“三害來了,大家能不躲著點嗎?”周處便問:“三害”是什麼意思。老人說:“南山上的白額虎,長橋下的鱷魚,加上你,不是三害嗎?”周處聽了老人的話,大吃一驚,原來自己在鄉親們眼中是一大害。於是,他決心除此“三害”。周處先帶著弓箭上山,射死了白額虎,除了一害;又跳下河,與鱷魚激戰三天,殺死了鱷魚,除了二害。鄉親們以為他被鱷魚咬死了,都額手相慶。周處回來後,對鄉親們的態度感到很傷心。他沒想到大家竟這樣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