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更需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什麼有什麼的順境,往往使我們的精力閑散無用,使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力量,反倒是在自己缺失某種東西的時候,才能喚醒自身的力量,並看到自己的價值。就如盧梭在《愛彌兒》中所說:“知道用什麼辦法必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其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結果,你遲早有一天因為無能為力而表示拒絕。但是,由於他素來沒有被你拒絕,突然碰上這個釘子,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要痛苦。”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無可否認,不經磨練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不經磨難的人終究難成大器,難當大任,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才在孤獨中最易成長,性格在暴風雨中最易形成。——歌德
【學海泛舟】
歌德,德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及哲學家,公認的世界文學巨人之一,也許是最後一個試圖多方麵掌握文藝複興時期的偉大品格的歐洲人;其作品多產而又多樣。他在八十二年的生命史上實現了一種經常被稱為奧林匹亞諸神般的、甚至非人的智慧。
有人說,歌德是由失戀煉成的。他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正是一部自傳性的短篇小說。1772年,歌德從法蘭克福到威茲拉帝國法院實習,愛上公使館秘書卡若安的未婚妻夏綠蒂。美麗的夏綠蒂正是那種一顧傾城、再顧傾國的美人。舞會邂逅,歌德便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芳華十九的她。然而,名花有主。夏綠蒂雖然無限歎服歌德的蓋世才華,卻並未因此愛上歌德。還有什麼比無望的愛情更能傷害一個少年?歌德當時收集刀劍,他經常晚上拿著一把名貴的短劍在自己胸膛上比比劃劃,在冥冥中體會銳利的劍鋒以無間入有厚地投進胸腔時那種一了百了的淋漓痛快。歌德沒走這條路。所以他麵前隻剩下一條路:離開。
正所謂“天才在孤獨中最易成長”,據歌德本人說,他在四周的時間內寫出了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以抵消愛情的痛苦並使自己從自殺的念頭中擺脫出來。這部小說麵市之後一炮而紅,洛陽紙貴,成為德國第一部真正獲得歐洲和世界聲譽的作品。
歌德人生中逆境無數。所有的天才詩人,在精神上都是終生向往遙遠地平線的永無魘足的吉卜賽人。他們絕不會用一生來固守一個方向。因此,也就注定了他一生都站在思想的浪尖上,風雨飄搖,有多少人欣賞之,就有多少人批評諷刺之。然而,得天獨厚的稟賦,暴風雨般的經曆,以及在暴風雨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最終成就了偉大的歌德,使從寫《少年維特之煩惱》的熱血青年,成長為寫出史詩般巨著的《浮士德》的成熟智者。
【智慧心語】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君不見,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曆史學家司馬遷受宮刑後,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著《史記》,名揚千古。蘇武牧羊,曆盡磨難,終於保住大漢的麵子。從古到今,偉人、名人大都是經過艱難曲折、坎坷不平中奮鬥出來的。過於順利的境遇、養尊處優的舒適生活,容易導致孩子驕縱懶惰的性格,即便有著天賦的才能,也可能毀於安逸無爭的生活。
創辦了華美印書館,協辦了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宋耀如先生與妻子倪桂珍共育了名聞中外的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兄弟姐妹的成就讓世人對其家庭教育驚歎不已。秘訣卻是嚴酷的“挫折教育”,讓他們經曆生活的各種磨難,學會獨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