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培養富有飽滿個性的人(2)(2 / 3)

但是,他的教育思想遠遠不及他自己以及“百科全書派”的思想家們所帶給人們的影響深遠。在兩百年後的今天,《百科全書》的某些條目已經被顛覆或被重新演繹,某些觀念被烙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散發出嗆人的黴味,與其說《百科全書》文本值得一讀,不如說它的著述者和譯介者更值得人們下力氣去了解,他們本身就是一本深沉的書,即便有缺憾,也比天衣無縫的理論更彌足珍貴,更貼近真的啟蒙思想。

狄德羅在與眾多大思想家的共同奮鬥中,受到很多思想上的啟迪。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孔多塞、霍爾巴赫等先賢哲人們,無一不是集“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於一身的天才。

教育並不能將所有的孩子培養成為像伏爾泰一樣的天才人物,但我們人人都可以成為擁有“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的天才。這是我們擁有飽滿、激情的人生的前提。教育能夠培養這樣的天才,他對周遭的一切都有強烈的感受哦,一旦釋放激情,便能利用所有的細節和情境以豐富自己,達到“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地,事事是學習之物”的境界。他們能給物質以生命,給思想以色彩。

【智慧心語】

我們常常苦於生活中的煩惱,不懂得如何給灰暗的生活抹上絢麗的顏色。這也許就是教育給予我們的,隻是生存的本領,而沒有做到如何予人以內在的精神能量。

狄德羅以及和他共同創造《百科全書》的思想家們,大多是一生遭遇迫害。因為任何一種新的思想的誕生,既可將人們帶入一片遼闊之地,也必然會觸及保守勢力的軟肋,他們必然要遏製新思想的傳播,為此采取過多麼匪夷所思的手段,這在曆史中我們都略有所聞。但正是這些被迫害的思想家們,他們並不會為生活而苦惱,反而推崇“享樂主義”的人生哲學。狄德羅曾近似詼諧地說:“誰修建那些宏偉的宮殿?誰栽培了那些龐大的花園?君主們。然而,誰能享受它們?我。”

這都是源於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巨大的內在能量。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予人以這種“天才”的特征,我們將收獲多麼驚人的人力資本啊!

我的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上獲得的自尊和自信遷移到他們的生活中。——埃爾莎

【學海泛舟】

埃爾莎·凱德,美國十大科學教師之一。1994~1998年,凱德受聘為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凱德被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評為全國十大科學教師。

長期以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離開家鄉來到美國。他們的孩子進入當地的學校,成為美國人。埃爾莎所在的第十八學校接納了來自城市貧民區、背景各異的學生,她自己帶的班級就有波多黎各裔、意大利裔、愛爾蘭裔、非洲裔、阿拉伯裔、黎巴嫩裔、危地馬拉裔以及土著民。很多學生的家庭很貧困。貧窮讓孩子失去很多思維訓練的機會,也讓孩子們陷入一種自閉、自卑,抬不起頭的精神困境中。但是,無論學生在上學時屬於什麼階層,他們都會走向職場和社會。但學生一旦受製於貧窮的壓力,他們在與父母的關係、與他人的相處以及自尊自信等方麵,就會遇到很多問題。

埃爾莎說,我的一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上獲得的自尊和自信遷移到他們的生活中。部分學生的生活被毒品、槍支、不安全的性、酒精和暴力所困擾,學校必須成為一個跟他們的生活完全不同的地方。埃爾莎堅信,他們既需要看到世界上的美,也需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美;我們的年輕人需要知道自己是寶貴的,值得我們去關注;他們需要知道,我們正在為他們全力付出,而他們也應該盡力而為。

因此,埃爾莎認為,科學課堂應該成為他們擺脫生活的煩惱,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的地方。所有學生都應該獲得嚴密的思維訓練和思想交流的機會。我希望我的學生把在我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他們的生活之中。他們應該利用這些知識來指導自己明智而負責任地為人處世。我希望我的孩子無論將來什麼職業,在麵對一個新的問題時,都能頭腦敏銳,創造性地把問題解決。我希望他們以積極、主動的心態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我還希望他們以負責任的態度去影響和幫助他人。

凱德還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貧困學生和情感障礙學生的教育中。她撰寫了如何把經受嚴重情感波動的學生,以及行為失調學生納入普通科學課堂的研究論文。凱德還跟其他特殊教育教師合作,讓他們的殘疾學生加入到自己的課堂裏來,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接受科學教育。凱德認為,所有孩子都應該上需要他們自己動手的科學課,這樣的課可以照顧到他們各不相同的學習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