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財富中,美德占首位。——莫爾
【學海泛舟】
托馬斯·莫爾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先驅和人文主義思想家,他出身富裕家庭,12歲時就被學識淵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約翰?摩頓預見將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36歲受封爵士,隨著聲譽日隆,1529年被任命為地位僅次於英王的大法官。但是,使莫爾躋身史冊流芳百世的,卻是他寫於1516年的一本叫《烏托邦》書。
莫爾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資本主義的弊病已初露端倪,他高瞻遠矚地看到了資本主義製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敏感地體察到資產階級和無產者之間的對立,從而寫下巨著《烏托邦》,全稱是《關於最完美的國家製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看似是關於國家製度的書籍,但莫爾在書中不惜筆墨地描繪了烏托邦島國裏的教育,其教育製度也是煥然一新。
托馬斯·莫爾的教育思想中,非常注重學習與理性。他提倡公共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因為在他的烏托邦國裏,人們終日隻做兩件事:一是生產勞動,而是學習和科學研究。他眼中的公民,人人都非常勤勉好學,“對於智力的探討,從不知疲倦”。
然而他卻期望社會主義製度下的居民不僅要有文化,還要“有教養、具有高尚的精神”。烏托邦的國民,大都是具有高尚道德,既能從事體力勞動,又能從事腦力勞動的全麵發展的人。這種全麵發展的教育思想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思想,是人類最美好的教育理想。
但正如俄羅斯文學家別林斯基所言:“有許多種的教育與發展,而且其中每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一指。”莫爾認為,在實施全麵教育的體係下,道德教育應居首位。在他看來,智育的目的在於獲取廣博知識和增長才智,除學習讀、寫、算外,還要攻讀數學、幾何學、天文學、音樂、邏輯、哲學以及希臘文、拉丁文等等科目;體育是多方麵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隻有身體健壯才能享受人生的快樂;而道德教育比起智育和體育,應該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在莫爾的思想中,與美德聯係在一起的學問要比王國的全部寶藏還要珍貴。如果隻有知識、學問,卻傲慢無禮、虛榮淺薄,那麼知識就會成為罪惡的淵藪。對青年進行道德教育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義務,應隨時隨地進行。在烏托邦裏,人們即使在吃飯時亦精心安排座次,以使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中餐和晚餐開始時,有人先誦讀一段有教育意義的書,以示對青年人進行德行勸勉,接著就是老年人做簡要得體的議論。另外,烏托邦的德育中,還十分重視人道、仁慈等觀念的境界。烏托邦不準公民從事屠宰業,也不準人狩獵,因為殺生會使人喪失人性中最可貴的惻隱之心。在《烏托邦》中,莫爾還論述了一條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即人們在追求幸福與快樂時,不應也無權去妨礙他人的快樂;有道德的人要做到犧牲自己,成全別人,要盡到博愛人類、同情他人的義務。
【智慧心語】
莫爾在烏托邦中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育思想,他的人文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是由於時代與階級的局限,莫爾這種“共產主義思想的微光”隻是寫在書上,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而不可能付諸社會實踐,如同“烏托邦”一詞的內涵一樣,這種新的教育思想一開始就注定逃脫不了空想的命運。
現如今社會的文明程度已超越莫爾時代幾個世紀,盡管還不足以實現他美好的教育理想。但他的全麵教育與德育為重的教育思想是有其成長的土壤的。而且,隨著物質侵蝕精神現象的日益嚴重,尋找現代人的靈魂就顯得彌足重要。
但是,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形勢與時代要求還是有著巨大的隔閡,教育仍然在漠視孩子的德行,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甚至過度地扭曲地利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原則。以至於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危險,變成了“務實”的思想習慣而造成的人類之間相互體諒的窒息。我們迫切需要的不再是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而是如何解決存在於每個人身上的慢性焦慮與空虛。
健全的教育,首先必須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與人文情操,使人變得高尚起來,如果僅僅把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作為學校的要務,而疏忽了倫理道德方麵的教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陷入不堪想象的困境,整個社會整個世界也將一片混亂。
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導向正確的實踐方向。“與美德聯係在一起的學問要比王國的全部寶藏還要珍貴”,這該是我們每一個致力於教育、兢兢業業求知求學的人所應謹記的真知灼見。
有知識而無良心隻是靈魂的毀滅。——拉伯雷
【學海泛舟】
恩格斯在描述文藝複興時代時說“這是一個人類前所未有最偉大的進步的革命,這是一個需要和產生巨人的時代。給近代資產階級統治打基礎的人是那些不受資產階級局限的人”這幾句話既可以概括文藝複興時代空前的文化繁榮,和人的多方麵發展的特征,同時,也可以概括地說明拉伯雷偉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