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贏得時間,就獲得了一切(2)(1 / 3)

人人體內都有一架“生物鍾”,“生物鍾”因人而異,醫學和生理學家把人分為“早型”、“晚型”、“兼有型”三種。實際上,一個人屬於哪一種類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理人認清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以便因勢利導,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時間管理之道,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生物鍾,識別自己的最佳狀態和低潮期,以備在最適合的狀態,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在低潮期能夠通過意誌努力克服低潮期的危害。以“黎明的百靈鳥型”和“夜間的貓頭鷹型”為例,黎明的百靈鳥型的最佳工作時間在12點之前,夜間的貓頭鷹型的最佳工作時間在下午或晚上。

不過,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學校的時間安排難以滿足每一個孩子的“生物鍾”的要求,這在客觀上限製了孩子們充分利用自身生物鍾的自由,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生物鍾”是可以調整的,隻需要幾個星期的努力和有意識的改變,就能夠將生物鍾與時刻表相匹配了。

因此,我們需要從日常的生活習慣中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辦法,長期如此,就能將自己的“生物鍾”調整到最佳狀態,從而發揮自己的最大學習潛能,充分地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在此,我們將管理學上的有效時間管理之道用在培養孩子有效利用時間的習慣上,主要有五個步驟(需要父母或老師在旁邊協助孩子完成):

第一步,列出目標。督促孩子在每日清晨寫出這一天所要完成的任務和預期達成的目標。

第二步,按照重要性排出目標的次序。並非所有的目標都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要將自己工作按輕重緩急分為:A(緊急、重要)、B(次要)、C(一般)三類,並且給每個任務設定時間限製。

第三步,列出實現目標所必須進行的各項行動。為了達到目標,需要采取哪些具體的行動?記錄每項具體工作可能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完成每項具體工作的最佳時間。

第四步,對於每一個目標,給出實現目標所需進行的各種活動分派優先級。這裏既需要強調重要性,也需要強調重要性以及“生物鍾”上的狀態兩者之間的匹配。如果某項活動是不重要的,應當將其放在學習狀態不是很好的時候來完成;如果某項任務非常重要,那麼就將其安排在一日中的最佳學習狀態的那個時間來完成。這需要孩子懂得如何識別自己在哪個時間段記憶效果最好;哪個時間段做邏輯運算最好;哪個階段思維最活躍,最適合創造性的活動;哪個階段頭腦比較混沌,不宜學習……等等。

第五步,按照分派的優先級做日程安排。根據各項學習任務的優先順序、學習任務的性質與“生物鍾”的匹配、以及各項工作粗略估計所需要的時間,製定一份詳實的當日目標計劃。在實施過程中記載實際耗用時間,再將每日計劃時間安排與耗用時間對比,分析時間運用效率。按照分析的結果,重新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實現更有效的時間運用。

普通人隻想到如何打發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叔本華

【學海泛舟】

叔本華,曆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在他的哲學思想中,從不告訴你要如何發展、發達或發奮,而是幫你去透析人生百態的本質,以及人自身的人性。

叔本華認為,決定凡人命運的根本差別在於三項內容:第一,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廣泛意義上屬於人的個性的東西,他包括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外貌,你的氣質,你的道德品格、你的精神智力以及潛在的能力;第二,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說財產了,還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第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現的樣子,也就是人們對你的看法,主要是名譽、地位等等。

叔本華認為,人自身擁有的優勢,猶如偉大的頭腦,或者是偉大的心,與人的地位、出生、財富等多種外在因素之相比,就好像一個真正的國王比之於戲劇舞台上假扮的國王一樣。在他看來,人自身的特質對個人生活的影響遠遠比身外之物或名譽地位要強大。也就是說,對於人的幸福快樂而言,主體遠比客體要重要。

因此,雖然我們都知道,時間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固定的。但時間對每一個人所發揮的效率卻天壤之別,這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差別所導致的。用叔本華自己的話說就是:“普通人隻想到如何打發時間,有才華的人設法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