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他一直感到,教師的職責是在學生的終身求知過程中為他們提供輔助,點燃他們心中的啟蒙之火,激發他們的誌向,培育他們的心智。
走進菲利普·比格勒老師的教室,你獲得的第一印象是學生們學得非常開心。他教授的是曆史課,但是在理科高材生雲集的托馬斯·傑斐遜高中,很少有學生把曆史視為自己的最愛。不過,比格勒的曆史課例外,學生們的興奮與投入一點都不亞於物理、化學課。
互動性曆史模擬是比格勒曆史課的基本形式,比格勒正是靠它使學生感受到曆史的意義和趣味。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扮作希臘城邦的公民討論當前的重大問題,模擬最高法院研討憲法裏的微妙玄機,重現對威廉·凱利上尉的軍事審判。他的學生還通過對軍人家庭的訪問了解真實的曆史,從上了年紀的老兵口中獲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手資料。在學伊斯蘭曆史的時候,他們還實現了到麥加的朝聖之旅。
“我完全相信孩子們在親身活動中學得最好,這也是我為什麼大量使用曆史模擬的原因。”比格勒說,“模擬的結果不需要與真實的曆史一致。關鍵是他們能夠對曆史事件的基本形態有所了解,並理解其重要性。”
阿曼達·奈維勒是比格勒曾教過的一名學生,說起比格勒的曆史課,她記憶猶新。她在課堂上做過希臘城邦的公民,扮演過電影《安提歌尼》和《一千零一夜》裏的角色,還以密蘇裏州眾議員的身份討論過如何解決聯邦政府預算的平衡問題,通過電腦模擬幫助約翰·肯尼迪贏取1960年的總統大選。
“很多同學都會記住比格勒先生的課,他是一位關心學生,幽默有趣的教師,深受大家喜愛,給人以極大的影響。”奈維勒說。
“幫助年輕人學會熱愛曆史,點燃他們心中的求知渴望,是我作為教師的最大滿足。”比格勒說,“我的學生很快就能認識到,文明建立在曆史的基石之上,他們是傳統的繼承者。”
同行評價說:“在菲利普的課堂裏,學習是實實在在的。菲利普的學生能夠自覺地熱愛學習,這將伴隨他們一生。”
因為在每一次的曆史模擬中,學生都必須對研究主題進行全麵研究,這使他們不僅能夠理解事件本身,還能感受曆史人物的情感與人格,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的經曆去理解曆史。學生們必須像曆史中的人物那樣去做,像他們那樣去想。
一次,比格勒讓學生模擬最高法院的一次審判,內容涉及到在公立學校對學生進行藥物測試。“學生們即刻便成了律師。他們發現了做好充足準備的重要性。他們從中領悟到的一個道理是,對一個主題總是可以了解得更多,有更多的書要讀,有更多的研究要作。”
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學生最終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來。如果在作一項研究,他們能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情。他們真的把某一個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
而且,孩子們不太可能忘記他們自己自覺投入努力所學到的知識。“有的學生數年回來後還能跟我談古希臘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比格勒說。這些學生能夠從曆史的縱深角度來看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
【智慧心語】
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的投入程度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和持續時間。一如比格勒的曆史教學,他充分地開掘了學生內在的熱忱,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動起來。於是,他的曆史課成了最有趣的、終生難忘的課堂。
但要做到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來,就必須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一種學生把自己置於主人地位上的學習。懂得自主學習的孩子,他們將學習看成是自己自覺自願的事。自主學習的積極作用就在於,孩子們能夠踏踏實實地掌握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不怨天,不尤人,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因此,自主學習者的教育觀是:陪著孩子成長(漸趨平等的夥伴關係)。這和權威教育的背著孩子成長(處處替孩子做抉擇)、任由孩子成長(完全不提供建議,讓小孩在真空中成長)本質上是不同的。自主學習的孩子懂得,父母和老師能提供的隻是學習的資源,他們的角色僅僅是自己學習的促進者,最後能夠從學習中獲得什麼、取得怎樣的成效,還是要自己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