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2 / 3)

第二,要注重操作。幼兒通常生性好動,他們愛探索、愛討論、愛動手動腳。因此,成人應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動”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積累對萬千事物的感性認識……他們能從探索中獲得樂趣,從而強化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其次,要創設有趣的情境,誘發孩子們的新奇感。皮亞傑強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大膽地讓兒童動手、動腦去探索世界,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係統。教師在教學中僅僅需要布置恰當的情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兒童自由操作、實驗、觀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為他們講解知識。情境學習是一種寓學於樂的生活教育、快樂教育,能夠很好地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最後,我們要采取多種形式的練習或者活動。單一地運用一種感官,孩子們容易疲倦。而且,也不利於因材施教。因為有些孩子擅長“視覺思維”;有些孩子擅長“聽覺思維”;有些孩子擅長“運動思維”……心理學上發現,大腦支持多種方式的學習。視覺學習者常常運用他們的雙眼來理解老師。聽覺學習者則是通過大聲地、反複地說和想要他人反複說某件事來理解事物;動覺學習者在學習的時候喜歡動。我們若能為孩子們提供多種形式的活動,就能夠讓他們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學習形式。同時,多種感官同時活躍比單一感官的反複運作更能夠保持一個人的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必要途徑之一。——誇美紐斯

【學海泛舟】

有人這樣評價誇美紐斯:他是一位深邃而有獨立見解的哲學家,也是一位博學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學和教育理論實踐上完成了一場革命。他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一生致力於民族獨立、消除宗教壓迫以及教育改革事業,曾擔任捷克兄弟會牧師及兄弟會學校校長。

誇美紐斯高度讚譽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看作改造社會、建設國家的手段,“假如男女青年都毫無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懂得科學,純於德行,習於虔敬,社會就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傷、和平與寧靜”。

此外,他還認為人的天賦如何發展,關鍵也在於教育。“假如要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隻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他提倡“全民教育”和“泛智教育”,但他並不強行要求教育,而是通過使教育變得便易、簡明、直觀生動,來讓人人愛受教育,從教育中獲益。因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必要途徑之一”,要使學生從心底接受所學知識,並專心致誌地鑽研,他自身的意願是關鍵。所以,教學應該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和興趣為出發點,設計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

誇美紐斯為了實現“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以“使男女青年,毫無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懂得科學,純於德行,習於虔敬”,他提出了3條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的教學原則:

1.便易性原則。也就是使教學的過程變得簡易,令人愉悅。為此,教學應該由一般到特殊;教學應該是由易到難;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應該過重;教學的進展應該是緩慢的;教學應該按照學生的年齡和天性采用適當的方法;教學應該通過感官去進行。

2.徹底性原則。即要“使每個人的心理能夠明白他所學過的東西。”為此,教學應該考慮整體性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聯係;教學應該注意充分地打好基礎,從基礎開始,盡可能地把各個部分的知識聯係起來;新學習的知識建立在舊知識基礎上,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聯係。這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保持他們的學習熱忱。

3.簡明性與迅速性原則。這一原則旨在消除教學過程中的阻礙和延誤,直接奔向預定的目標。為此,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開啟學生的悟性;一切相關的事物都應該聯合起來教;每門學科都應該分成明確的步驟去教。

【智慧心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真諦。但是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成為困擾老師與家長的恒久話題。許多教育思想家都做過相關的思考與探索,也有不少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