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3 / 3)

昆體良就認為,“教師若以父母般的感情對待學生,嚴峻而不冷酷,和諧而不放縱”,以自己的理智的愛,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就能愉快地聽老師講課,相信老師講授的東西。這是從情感上取悅學生的策略,的確是吸引學生學習所必須要的因素之一。

而誇美紐斯更強調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對學生的吸引力。他所提出的一係列教學方法的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徹底性原則、自覺性積極性原則、係統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量力性原則,都在力使學校成為學生的樂園,讓孩子們在一種自由、愉悅、輕鬆的狀態下尋求問題的答案、自我的成長。

他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材料也都是適應每個年齡層次的學生的接受水平,能夠給予學生豐富的感官體驗的。

在匈牙利工作期間,誇美紐斯致力改革,開拓創新,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世界圖解》一書。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圖的兒童百科全書,該書構思新穎、內容廣泛、圖文並茂,堪稱教材一絕。

誇美紐斯在序言中,就說明了本書的特點:“這部書篇幅不大,但它是整個世界和全部語言的鳥瞰,裏麵充滿了插圖、事物的名稱和描述”。

《世界圖解》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涉及到了動物界、植物界,還涉及到了人類,人類的起源、各年齡階段、人類有機體的組成部分、人的活動、道德的特征、人在家庭、城市社會、國家和教會裏的關係等內容。附插圖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圖畫逼真生動,形象鮮明。它們和文字對應相配,引人入勝,激發讀者興趣,使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這就使兒童在自然、快樂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維的能力得以發展,培養了思維習慣,啟開了智慧之門。

以“活的字母”為例,誇美紐斯認為,傳統的機械掌握字母的方法非常呆板,學生常常陷入毫無意義的發音練習之中,學而生厭。於是,他別出心裁,編排出“象征字母表”,使死的字母變成了會發音的“活字母”。我們可以看看他“活的字母”的教學過程:

教師:孩子們來吧!我們來看看這幅圖畫。

學生:老師,我們很願意這樣做。

教師;(手指著第一幅畫)這是什麼?

學生:鳥。

教師;說得對。什麼鳥?

學生:不知道。

教師;(問另一個學生)你知道嗎?

學生;也不知道。

教師:這是烏鴉。你們知道它怎麼叫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它這樣叫;啊——啊——啊。你們學它叫吧!

學生;啊——啊——啊。

教師:對。你們知道這個聲音怎麼寫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我來教你們。這兒是“A”的寫法。你們每個人在任何書裏看到這樣的字形,一定要(像烏鴉叫一樣)“啊——啊——啊”地讀出來。

教師:你們是不是想知道它是怎樣寫的?

學生:想知道。

教師:那很容易學。伊生,你來開始寫一寫,讓其餘的人看看。這兒是畫圖用的木製筆杆,用右手的三個手指這樣握住它,然後自上往下這樣寫(大家都摹仿,最後教師又說),這兒是粉筆,把這個字母寫在黑板上第一個字母的旁邊,看,你們已經學會寫這個字母了。你剛才寫的,怎麼念出來呢?

學生:“啊”。

教師:念得對,很好。

誇美紐斯的“活字母”在初步識字教學的曆史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以後拚音識字教學法的一切演變,都發軔於此。

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由此可見一斑。他把知識、繪畫、美感融為一體,在當時就代表了進步的潮流,而在當今的教育過程中,仍不失為是卓越的教學藝術。每個孩子生而具有求知的渴望,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興趣是他們最為純樸的想望。但一些孩子的美好願望卻在成長過程中磨滅了,學校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兒童的恐怖之地,成了孩子們才智與心願的屠宰場。真正合格的教師都能懂得,維護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一種歡樂、光明的教學環境,教學活動才能產生其應有的價值。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木村久一

【學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