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儲蓄思維:聚沙成塔,存錢是必要之道
儲蓄,是一個成功的人不能或缺的良好習慣。一個人無論多能賺錢,要是沒有儲蓄這個習慣,那麼賺得再多,也會被花光。聚沙成塔,財富不是自己積聚起來的,要學會開源,也要學會節流,學會儲蓄,財富才能越變越多。
金錢是慢慢流向那些願意儲蓄的人。即使你才剛開始工作,為了還學費貸款而感到一個頭,兩個大,你還是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存錢,從現在開始理財投資。我們也不用貪心,存你收入的15%就好。如果你真的有困難,能存多少算多少。一旦你習慣了存錢,你就會發現原來存錢並不難。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錢,久而久之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隻要你覺得存錢很輕鬆,你就會存得更好、更多、更久。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你將坐擁大筆自動累積而成的財富。
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在講台上,老師拿出了一遝鈔票對學生說:“我這裏有100元和100萬元,如果你願意要100元,我現在就可以給你;如果你想要100萬,我20年以後給你。”結果顯示,90%的人都寧願要100元。難道人們不願意成為百萬富翁嗎?當然不是,而是人們對於20年之後的100萬沒有信任感。投資也是一樣,很多人對於很長時間後的東西缺乏信任感。投資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購入資產的一個過程,由於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所發行的鈔票可以是無限的,加上人類的欲望也是無限的,於是爭奪地球上的資源成為了必然,所以投資是有意識儲存資產的過程。
因此,花時間去落實一個安全可靠的投資平台,是所有長期投資可以開展的先決條件。害怕麻煩,沒有在這個課題上下上夫的人,將無可避免地要在未來準備迎接更多的麻煩。
根據巴比倫出土的陶磚土記載,巴比倫最有錢的人叫做阿卡德,很多人羨慕他的富有,因此向他請教致富之道。
阿卡德是雕刻陶磚的工人。有一天,有一位有錢人請他雕刻一塊刻有法律條文的陶磚,阿卡德說,他願意整夜雕刻,到天亮時就可以完成,但是唯一的條件是要有錢人告訴他致富的秘訣。有錢人同意了。到天亮時,阿卡德完成了陶磚的雕刻工作,有錢人實踐了他的諾言,他告訴阿卡德致富的秘訣是:你賺的錢中有一部分要存下來。
財富就像樹一樣,從一粒微小的種子開始成長,第一筆你存下來的錢就是你財富成長的種子。不管你賺的多麼少,你一定要存下十分之一。這就是下文中將提到的“九一”原則。
富人想幫助自己的窮親戚,於是對他說:“我送你一頭牛,你好好地開荒,春天到了,我再送你一些種子,你撒上種子,秋天你就可以獲得豐收、遠離貧窮了。”
窮親戚滿懷希望開始開荒。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難過了。窮親戚就想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後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可是當他吃完一隻羊的時候,小羊還沒有生下來,日子又開始艱難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羊。他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換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點,雞蛋可以馬上賣錢,日子就可以好轉了。
可是窮日子還是沒有改變,反而日漸艱難。他忍不住又殺雞了,最後,終於殺到隻剩下一隻雞的時候,他想致富的理想徹底破滅了。於是他決定,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春天來了,富人興致勃勃地給窮親戚送來了種子。他發現,這位窮親戚正就著鹹菜喝酒呢!牛早就沒了,房子裏依然是家徒四壁,他依然是一貧如洗。
對無儲蓄習慣的人來講,他們就像這個故事中的窮親戚一樣,吃幹花淨,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喝涼水,這種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是理財的大忌。
很多陷入困境的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理財就是要樹立一種積極的、樂觀的、著眼於未來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一位非常有名的富人曾經說過:沒錢時,不管怎麼困難,也不要動用積蓄,要養成好的習慣,壓力越大,越會讓你找到賺錢的機會。
很多人向富人請求致富的方法,富人於是問他們:“如果你有一個籃子,每天早上往籃子裏放10個雞蛋,當天吃掉9個雞蛋,最後會如何呢?”
這些人總是回答說:“最後籃子會被裝得滿滿的,因為每天放在籃子裏的雞蛋比吃掉的多一個。”
富翁笑著說道:“致富的首要原則就是在你的錢包裏放進10個硬幣,最多隻能用掉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