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富人絕不會讓自己“被理財”——使你財富倍增的理財思維(2)(2 / 3)

那些願意打開心胸,聽取專業的意見,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創造財富。

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是著名的船商,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

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對於控製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認為管理技術方麵工作的負責人沒有錢財意識,因此不允許他們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因為以上原因,水手們稱他是一個“十分討厭、吝嗇的人”。

斯圖亞特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並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他一直不懈努力,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這種節約的習慣仍被保留著。

一張隻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這就是斯圖亞特“能省則省”的原則。一位與他共事多年的高級職員這樣回憶:他交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好字的紙撕成一張張條子送出去,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可以寫三四條留言。

要懂得節約一分錢等於賺一分錢的道理。

無論生意做多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從微軟創業時起,比爾·蓋茨就非常注重節儉。比爾·蓋茨看到兼任微軟總裁的魏蘭德將自己的辦公室裝飾得非常氣派就非常生氣,指責他沒把錢花在刀刃上,微軟還處在創業時期,如果形成這種浪費的風氣,不利於微軟的進一步發展。

即使在微軟開始成為業界營業額最高的公司時,比爾·蓋茨的這種作風也沒有改變過。有一次,比爾·蓋茨到台灣去演講,他下飛機後就讓隨從去下榻的賓館訂了一個價格便宜的標準間。在比爾·蓋茨的演講會上,有人當麵向他提出了這個大惑不解的問題:“您已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了,為什麼要訂標準間呢?為什麼不住總統套房呢?”比爾·蓋茨回答說:“雖然我明天才離開台灣,今天還要在賓館裏過夜,但我的約會已經排滿了,真正能在賓館的這間房間裏所待的時間可能隻有兩個小時,我又何必浪費錢去訂總統套房呢?”

比爾·蓋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時一個星期要到四、五個國家召開十幾次會議。每次坐飛機,他通常都坐經濟艙,沒有特殊情況,他是絕不會坐頭等艙。

在生活中,比爾·蓋茨也從不用錢來擺闊。他一直遵循他的那句話:“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菜就會苦鹹難咽。”

有一次,他與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他們遲了幾分鍾故沒有停車位了,朋友建議將車停在飯店的貴客車位,車費由朋友來付。比爾·蓋茨不同意,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那是超值收費。

是比爾·蓋茨小氣,吝嗇到已成為守財奴的地步了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比爾·蓋茨並不是守財奴——比如,微軟員工的收入都相當高;而且,他還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次捐出大筆善款,他還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財產捐出去……看來,這位世界首富跟那種“一擲萬金、擺譜顯闊”的富翁迥然有異。

美國知名品牌的大公司——沃爾瑪的成功,也離不開它的嚴格管理,離不開“儉”;沃爾瑪的知名,也源於它的高效益和出手的“闊”。

沃爾瑪的辦公室都十分簡陋,而且空間狹小,即使是城市總部的辦公室也是如此。“2001年沃爾瑪中國年會”與會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經理級以上代表所住的,隻不過是能夠洗澡的普通招待所。

沃爾瑪的“儉”是從一張紙做起的。如果你在沃爾瑪沒有複印紙,想找秘書要,對方一定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地上盒子裏有紙,裁一下就行了。”如果你再強調要打印紙,對方一定會回答:“我們從來用的都是廢報告的背麵,沒有專門用來複印的紙。”

“不正規管理模式”在沃爾瑪這樣的大集團中卻司空見慣。沃爾瑪一旦商場進入銷售旺季,從經理開始所有的管理人員全都到了銷售一線,當起搬運工、安裝工、營業員和收銀員等角色,以節省人力成本。

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盡管是億萬富翁,但他節儉的習慣從未改變,沒購置過一所豪宅,經常開著自己的舊貨車進出小鎮,每次理發都隻花5美元——當地理發的最低價,外出時經常和別人同住一個房間。沃爾瑪人也有“闊氣”的時候。擺“闊”主要體現在興辦公益事業上。山姆·沃爾頓不僅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多項獎學金,而且還向美國的五所大學捐出數億美元。

許多人都知道吝嗇可以創造財富,但是很少有人能像沃爾瑪、豐田那樣一以貫之,並且讓吝嗇成為公司的一種經營理念。真正節儉的人有能力講究奢侈鋪張浪費,但是從內心裏並不願意這樣做,這樣的人才是具有節儉美德的。在創造財富的道路上,我們聽到過許許多多理念,每一個都有大量的理論支持。但是豐田、沃爾瑪卻用家庭式的節儉之道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節約體現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成熟與理性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