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成敗,有時候僅僅在於我們一瞬間的決定。一念之間的選擇,很可能就影響著我們人生中以後的道路和方向。所以,在做決定之前,先仔細考慮,衡量過再做決定,才是明智之舉。我們應該盡量確保自己做的決定,都是選擇了成功,選擇了成就,而不是選擇失敗,選擇逃避。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過程,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你早上起來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門開始,你就開始選擇:開車還是坐巴士上班?是賣力地工作還是得過且過?中午是在公司餐廳吃飯還是去外麵吃?你處於不斷的選擇之中。
成功就是一種選擇。聰明的富人往往在第一時間就知道自己是選擇失敗還是成功,而平庸的窮人往往在選擇的過程中已經錯失機會。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這時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裏等候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肯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一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裏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人生中的任何結果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選擇將決定我們3年後的生活。一切的改變都源自觀念的改變;一切的選擇都莫過於積極態度的選擇。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
你希望身體更健康、更強壯,但是你總是說沒有時間運動,導致身體虛弱,這是你的選擇,因為你完全可以抽出時間來運動;你希望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但你總是說朋友少,這也是你的選擇,因為你可以主動讓自己多交一些朋友;你希望家庭更幸福、小孩更聽話,但是你總是跟太太吵架,小孩學業跟不上,這是你的選擇,因為你完全可以控製情緒或花時間教育小孩;你希望工作更順利,生活更快樂,但你覺得自己總是在做不喜歡的工作,這是你的選擇,因為你完全可以更換工作;你希望擁有更多的財富,但你總是抱怨收入不夠多,你完全可以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是你的選擇。
同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3年後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塊石頭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受到別人的唾罵。
受到別人的唾罵的石頭極不平衡,一天,它對受到很多人敬仰和膜拜的石頭說道:“石頭兄,我的心裏特別痛苦,3年前,我們同為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卻產生這麼大的差距。”受到很多人敬仰和膜拜的石頭答道:“老兄,你不記得了?3年前,你害怕雕刻家割在你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訴他隻要把你簡單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時想象未來的模樣,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差異。”
由此可見,不同的境遇,來源於不同的選擇。成功或失敗並不決定於你懂不懂或知不知道什麼方法。雖然方法很重要,但真正決定成敗與否的,其實是你的選擇,是你的決定。人生就是由選擇組成的。你可以選擇平平凡凡的一生,也可以選擇光輝燦爛的一生。聰明的富人選擇了奮鬥,就等於選擇了堅持,也就選擇了成功。而平庸的窮人不做這個選擇,他們選擇了逃避,選擇了平庸,便是選擇失敗,所以失敗也是一種選擇。
(三)節約思維:集腋成裘,節儉的人能聚財
節儉,並不等同於吝嗇。懂得節儉的人,才懂得聚財。鋪張揮霍,從來都不是理財的好方法,要管理好自己的財庫,就得從一點一滴做起,學會節儉,才能把自己的財富積少成多。節儉,並不是一毛不拔,而是懂得節流,以一種更成熟和理性的方式去生活。
金錢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理財應開源與節流並重,會理財的人用錢的原則就是這樣,隻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他們認為不該用的地方,是一分錢也不會花出去的。要知道,節約一分錢就等於賺了一分錢。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應該是理財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