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規範,又是公民立足的根本,更是我們民族生存的靈魂。
海爾集團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在與客戶簽訂合同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采用空運發貨,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因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地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財產,也不願意失去信用。”
海涅曾說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花朵。”時間不會因為某些東西而停止流逝,生活也不會因為某個決定而瞬間改變。人生的旅程是多姿多彩的,親情的融洽,友情的純真,真情的流露,在洋溢著愛的社會裏,誠信始終牽係著我們。
“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沒有誠信的人活在世上,就如同一顆飄浮在空中的塵埃。隻有以誠做人,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夠在事業上有發展,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並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問他什麼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於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將誠信的傳統一代代的傳承下來。滄海桑田,誠信在華夏子孫的心中卻是亙古不變的美德。俗語道:“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荀子的“君子養心莫善於誠”,宋代程頤的“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清代龔自珍的“鄙夫較量智愚間,何如一意求精誠”,以上這些說的都不外乎是誠信的可貴。
一個人隻有真心誠意地在社會上立足,才有可能取得別人的信任。聞名古今的孔子在這方麵為我們做了表率。雖然他學識淵博,才高八鬥,但依然還是實事求是,從不虛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孔子與平凡人一樣,當被疑難問題困擾時,一定虛心求教,誠實善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並不因為身份地位與別人存在著差別而恥於下問,放棄心中解不開的結。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裏。誠信是商人的最基本原則之一。隻有誠信的人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順暢,走得更高更遠,才能獲取更多的財富。
但當今社會中,為了牟取暴利,商家們給豬肉注水,用福爾馬林浸泡海鮮,屢見不鮮的假煙假酒,毒大米,劣質奶粉,摧殘了多少鮮活的生命!麵對那些層出不窮的騙子,防不勝防的騙術,以假亂真的產品,在善良人們無奈與無助的背後,是整個社會誠實守信的體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所以,以史為鑒,以今為鏡,誠信是我們的立身、修德、處事的根本。
沒有誠信,地位是虛假的,競爭是失敗的,快樂也不會長久。沒有誠信的社會,就是一個蒼涼而荒蕪的社會。要想使自己能夠適應於這個時代,使我們的企業立足於這個競爭的世界,就必須誠實守信。誠信待人,誠信處事,這是順應時代的號召,是勢在必行的。
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我們隻要誠信待人,誠信處事,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收獲的就會是友誼和尊重。把誠信設作根基,攜誠信上路,我們的生命之旅就會更加精彩。這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這是一份沉甸甸的無價之寶!
(八)柯立芝思維:苦口良藥也需加糖
俗話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在生活的各個方麵,我們都需要接受批評或對他人作出批評或提供建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直愣愣地不加修飾用直中紅心的說法來表達,被批評那一方難免會心裏有疙瘩,因為即便是再具建設性的意見,都需要一層糖衣來包裝。雖然有批評才有進步,但真正高明的批評,不是直腸直肚的直切要害,委婉有效地提出要點,讓人既心情平和,又樂意改進自己的不足。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一旦犯了錯誤,並不能說明他就一無是處;反之,一個人如果做了件好事,也不能斷定他做的每件事都是好的。
因此,我們在發現別人犯了過錯時,既然決定要批評或指出,就一定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過急或過火都必然會招致對方厭煩。然而過輕或過遲的話,對方可能根本意識不到。所以,隻有及時和含蓄地提出批評,注意讓忠言不再變得逆耳,才能發揮理想中的作用。當然這裏說的含蓄,應該遵循不失實、不就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