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萬貫家產,始於點滴積累——勤勉工作要學會的做事思維(5)(3 / 3)

隻有現在是屬於我們的,過好每一天,善待所有的人,不要人為地製造傷害和痛苦。用心體會眼下的幸福,感受愛與溫暖。現在,就是我們眼下每天要過的日子,工作、生活、娛樂,這都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認識去把握去珍惜去享受去體驗;現在,無論是痛苦還是幸福,一切都是命運的造化,歲月的饋贈;現在,需要我們理性地對待生活,用心地體會正在經曆著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仇。

父母會衰老、離去;夫妻再怎樣恩愛也有分手的一天;孩子再可愛也會長大飛走。所以趁著父母健在,盡我們所能關愛孝敬老人,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再痛心疾首,肝腸寸斷。在家裏沒有必要為著一點小事夫妻之間惡語相向,搞得雞飛狗跳,自己也苦悶窩火。孩子小的盡情享受“床前小兒女,人間第一情”的溫馨,孩子大的更是沒有必要對孩子過於苛責,把過多的成長壓力加在他們身上,盡量讓孩子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成長。

人生就像爬山登高,爬在中途的時候,不必往下看,也不要過多地往上看。因為你不大可能看到頂峰,不大可能看得很遠、很清楚,何必為看不清楚的未來費神費力,分散注意力呢?實際上,過去的事情不論多麼值得留戀或是多麼需要悔恨,那隻是毫無意義的心理反應,“過去”已經過去了、已經不存在了,而未來尚未到來,也是不存在的。

有一位國王,常為過去的錯誤而悔恨,為將來的前途而擔憂,整日鬱鬱寡歡,於是他派大臣四處尋找一個快樂的人,並把這個快樂的人帶回王宮。這位大臣四處尋找了好幾年,終於有一天,當他走進一個貧窮的村落時,聽到一個快樂的人在放聲歌唱。尋著歌聲,他找到了正在田間犁地的農夫。

大臣問農夫:“你快樂嗎?”農夫回答:“我沒有一天不快樂。”

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圖告訴了農夫。農夫不禁大笑起來,他又說道:“我曾因為沒有鞋子而沮喪,直到我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一個沒腳的人。”

在人的內心深處,往往會為自己築下一道道“防衛牆”,不肯走出高牆來麵對真實的人生和現實的世界。事實上許多“築牆行為”的產生,就是因為人企求在自己心中創立一個理想的世界,而不願意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裏。這種例子現實中並不罕見。就如退休的老人總是設法把自己弄得“很忙”,連一刻閑暇的時間都沒有,即或有一刻的空閑,也會打電話找朋友聊天,甚至一聊就是幾小時。

大衛·葛雷森說:“我相信,現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有把握的;現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過去,而無人得知未來。”如果我們隻活在每一個片刻裏,就沒有時間後悔,也不會有時間擔憂,整副的心力都會隻著重在眼前。聰明的富人一次隻咀嚼生命的一個小片段,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噎到。

生命隻有一次,每個人在世界上逗留的時間是如此短暫,振作起來、行動起來吧!抓住今天,關閉昨天和明天的大門,珍惜、利用好今天的時光。學會在現時中快樂地生活,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個人就能把可能被毀棄的一天變成有所收益的一天,“現在”永遠是應該行動的時候!智慧的富人多數能頓悟人生,看淡塵世的物欲,抵禦種種誘惑,舍棄煩惱和痛苦,惜時如金,盡力提高自己生活的質量,豐富人生的內涵,踏踏實實地做一些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從而流芳百世。

窮人一般都是混沌人生,一生隻會貪求名利,在煩惱和痛苦中過早地耗盡生命的“燈油”。昨天隻是一種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記憶會漸漸被淡忘。明天不過是一種虛幻,它隻會增加莫名的痛苦。做一個當下的富人,不要做一個過去或未來的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