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十月 職場長青的四個秘密(1)(3 / 3)

思路決定出路。安利實施的,恰恰是著力構築與自身布局和環境變化相匹配的基礎設施,未雨綢繆,苦練內功,方能運籌帷幄。安利的做法,是先付出,後收獲。

這是經濟規律中永遠都不會改變的真理。一份付出,一份收獲;付出的多,收獲的就可能多。有時甚至需要絕地一戰,但是,之後收獲的喜悅,也是旁人無法領略的。

行動指南

當你在職場中已經走到較高的位置,或已是作為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你必須清楚,發展的關鍵要務,就是理清思維,知道要放棄什麼,要堅持什麼。有舍方能有得,隻有持有這樣有所揚棄的理性思維,才能從思維環境上奠定發展的健康基調。

星期二 改變不是沒有原則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必須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獨特的營銷方法。直銷,正是安利的特色。安利在全球80多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都能成功,在中國同樣能成功。進入中國後,直銷這一營銷方式,當然要堅持。我們願意改變,但改變不是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如果整容之後,已經完全不是“鄭太”了,連原本的味道都沒有,那麼,這一改變就沒有多大意義。

——鄭李錦芬接受《廈門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價值觀的灌輸,幾乎是西方社會最經典的企業手段之一,從辦公室西裝革履的經理人,到工廠的藍領工人無一不是遵循著他們企業的價值觀。改變不是沒有原則,而是更迫切地需要堅持原則,堅持價值觀的原則。企業領導人的一個責任,是把企業價值觀的教育,當作是一個重要職責,用以教育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和生產線上的工人,以及銷售人員。

直銷存在的理由,是因為在社會這樣一個大熔爐中,它是一個提供實踐和學習的手段,更是一個改變和築就由平凡到卓越的訓練場。

培訓改變一生,改變卻各有標準,有幸的是,作為企業的高層領導者,鄭李錦芬已然是這個企業訓練場的資深導師。

行動指南

企業需要麵對更寬泛的社會群眾,灌輸別具一格的價值體係。

星期三 我們放慢腳步的原因

安利的發展一直離不開中國政府的支持。1998年,中國禁止直銷和傳銷,是政府網開一麵給了特殊的政策,使安利得以用店鋪經營加雇傭推銷員的特殊身份繼續經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很感激中國政府。現在直銷立法,安利希望能夠重新檢視和研究自身的營運模式,麵對現實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去適應法規和政策環境的新的變化。這也是我們放慢腳步的原因。

——2005年11月,鄭李錦芬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求速度的時代。我們周圍的世界日新月異,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這種快節奏,不但讓普通的民眾浮躁,同時也不免為企業綁上利益為先的風火輪,不顧一切地往前衝。

當職場進行到了一個階段,一個比較鞏固的穩定階段,不再是追求職位年複一年的攀升,而是要保持一份平和與理性。

行動指南

放慢腳步,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往前衝。

作為企業領導人,是需要有平衡和調控能力,這樣才能把企業的戰艦引領至安全的領域。

星期四 我不願就此放棄

安利在世界各國發展,大多經曆了引進-初期較快發展-混亂-討伐-整頓-低穀-正常發展這些階段。

但在禁令出台之時,我們並不敢肯定這一規律同樣會在中國應驗。畢竟每一個國家國情不同,法律、法治環境也不一樣,如果說,我當時一點也不緊張、不惶恐,那是假話。當時,外界到處傳說安利公司要撤走了,但我們根本沒有走的打算。不管發生什麼,不管情況多麼惡劣,我不願就此放棄。

——2002年1月,鄭太接受《中國經營報·金周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很多人,稍遇風險就退縮,但這種事情,永遠不會發生在鄭李錦芬和她領導的安利(中國)身上。

考慮到安利在中國的長遠發展,鄭李錦芬積極向安利總部建議,繼續追加投資2100萬美元,這占了安利當年在海外投資額的三分之一。

能在職場生涯中提出妥善建議,拿出適當方案,這對每一個職場中人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傳銷”風波中的平穩過渡不僅是鄭李錦芬職場生涯中可圈可點的事跡,同時也可以放大成為職業經理人麵對危機,迅速決策的推廣典範。

所有人都有自主創業的想法,也都有獲得更好生活的渴望,人人都有權參與到經濟建設的大潮中,也有權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益。但一遇風險,這種良好的機會,有可能就會成為一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