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九月 力爭上遊的職場態度(2)(2 / 2)

在我們的曆史進程上,人們如浩瀚星雲,真正留下名字的,被曆史記載下事跡的寥寥無幾,但是鄭李錦芬的名字必定會在中國直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是鄭李錦芬傳遞給眾人的職場態度,她以自己的努力,不斷探索,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做到最好。這是她給世人樹立的最好的典範。

行動指南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自強不息、追求卓越,你將成為第一名。

星期三 河塘、湖泊與大海

不到中國內地投資,就不算真正的跨國企業。如果把香港比作一個小河塘,台灣就是湖泊,而到了內地才知道什麼是大海。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鄭李錦芬提交給安利美國總部的報告裏如是寫

背景分析

論起鄭李錦芬的魄力,安利公司美國的高層都會記得1990年放在美國密歇根州安利公司創辦人理查·狄維士桌上的那份要求到中國內地投資的報告。報告中,鄭李錦芬的觀點擲地有聲:不進入中國市場,就不是跨國企業。然而麵對記者,鄭李錦芬十分謙遜地說:“其實,當時的說服工作並不很困難,因為總部也知道,中國的大門打開了,它的市場很龐大。”鄧小平1992年的南方講話,如同催化劑讓中國土地上的外企一夜間多了起來。經過認真考察,時任安利(香港)總經理的鄭李錦芬選擇了羊城廣州作為安利(中國)的總部。

鄭李錦芬對內地的考量,也是一種職業經理人奮鬥不息,踏實務實,要做最好的一種積極態度。

有些黑暗,隻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隻能自己體驗;有些孤獨,也隻能自己品嚐。但是,穿過黑暗,我們一定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走出痛苦,我們一定能企及成長的高度;告別孤獨,我們也一定能收獲靈魂的深度!隻有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心,職場上萬事皆可為!

行動指南

明確目標,不卑不亢,沉著應對,爭做最好!

星期四 強大的抗危機能力

安利公司本身的產品結構也使其具有較強的抗周期和抗危機能力。安利的產品是日常基本消費的物品,雖然目前經濟低迷,大家還是要刷牙,要洗澡,要洗碗,所以危機對公司影響不太大。唯一有影響的是,經濟低迷的時候,消費者的購買力確實有削弱,消費的時候會更謹慎,但是正麵的因素也比較多。我們作為一個直銷的龍頭企業,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安利作為一個日用品公司,根基雄厚,所以還沒看到讓我們憂慮的情況。

——鄭李錦芬解釋安利公司的產品定位對公司運營的好處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當日子一天天過去,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目標依然遙不可及,你或許需要進行檢視和思考:是你的目標製定得過於宏大,與自己的實際能力存在落差?還是你沒有為目標的實現製定切實可行的步驟,導致步伐紛亂?抑或是職場中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如此種種,相信你都能一一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關鍵是我們要清晰地知道,通向目標的路程並非計劃書中一成不變的日程表,而是不斷檢視、不斷調整的動態之旅。

無數事實表明,職場生涯肯定會遭遇危機,像鄭李錦芬幾十年的職場也遭遇了無數個風暴,但隻要有化解危機的能力,就一定能夠在最後的關頭,打出一張完美的牌。

行動指南

記得,在他們以為你要輸掉的時候,打出你那張決定勝局的牌。

星期五 職業生涯的生死考驗

我挺自豪的一點就是自己臨危不亂的能力,談到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便是1998年中國頒布傳銷禁令。那可以說是安利進入中國市場後麵臨的一次生死考驗,我給自己定下的原則是“不慌、不亂、不離、不棄”。

——2007年,鄭李錦芬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成大事必備一種能力——敢於麵對現實,擺正心態。於那些不停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無法稱心如意的現狀讓生活如同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內心,但他們也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