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培養想像力依賴自由的空間(3)(1 / 3)

【智商接力】上帝帶一個人去看天堂和地獄。在地獄裏,到處飄著飯菜的香味,可是大家卻餓得皮包骨,整日愁眉不展。因為用來盛飯的勺子的柄比胳膊還要長,他們無法把飯菜放進嘴裏。在天堂,勺子和飯菜都是一樣的,在這裏的人卻一個個健康快樂。這是什麼原因呢?(在天堂裏大家互相喂別人吃飯。)

【猶太人的智慧】猶太人信守合約幾乎可以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在做生意時,猶太人從來都是絲毫不讓、分厘必賺,但若是在契約麵前,他們縱使吃大虧,也要絕對遵守。

八招讓你輕鬆增強想象力

一個人想像力豐富,應該說是生活環境的影響和個人意識培養的結果。有人抱怨自己天生就不是有豐富想像力的人,其實每一個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想像力,但要使之豐富,就需隨時注意培養。在培養想像力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八個原則:

一、先模仿後創造

模仿是培養想像力的第一步。正如我們先臨摹一本鋼筆字貼,天長日久就可以寫出帶有自己風格的鋼筆字來。“書聖”王羲之也是從一筆一劃地臨摹中揣摩到字的各種寫法。其實,模仿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想像”,你模仿得越像,說明你的再造想像能力越強。

模仿絕不等同於抄襲,而是把過去經曆的東西通過自己的頭腦再現出來,這種再現過程就是想像。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人物在開始時都是從模仿而得到收益的,然後再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走出自己的路來。這就是從模仿到創新,想像力得以發展的結果。

二、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他的想像力。觀察是第一步,即首先認識某事物有什麼樣的特征和屬性,第二步才是想像,即把事物之間的屬性和特征加以比較和聯係。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就曾在他實驗室的牆壁上題道:“觀察,觀察,再觀察。”那些偉大的文學家和發明家就是在不懈地觀察中悟出事物的特性和本質聯係,從而“想像”出一個又一個藝術形象或科學新知的。

巴甫洛夫本人為了研究動物的生理活動,經過連續30多年細致地觀察,提出了條件反射概念和高級神經活動學說,並憑借著這些成就榮獲了諾貝爾獎金。英國地質學家賴爾,一生都是在仔細地觀察中度過的。他遊曆了幾乎大半個地球,在觀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於寫成了《地質原理》等偉大著作。

三、對生活現象保持好奇心

一隻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實屬屢見不鮮,但是為什麼隻有牛頓從掉下來的蘋果中想像到一種看不見的力量;人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看見牆上掛著的世界地圖,卻隻有魏格納才從牆上的世界地圖想像到世界上所有大洲的陸地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原因就在於牛頓和魏格納這樣的“想像家”對身邊的一切熟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致使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和事業息息相關,才使他們隨時隨地都自覺不自覺地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四、盡可能地博覽群書

豐富的知識有助於一個人想像力的展開。縱觀科學發展史,任何一位科學家的成就,都與他們勤奮學習,從而積累下豐富的知識有關。

馬克思為寫《資本論》,花了40年的時間閱讀了大衛·李嘉圖、亞當·斯密等幾乎所有古典經濟學家的著作,並且還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勤奮好學,11歲時就閱讀了科學百科全書,以後又大量閱讀了牛頓、法拉第等人的著作,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為以後的科學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