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專注於最有價值的目標——目標定位助你“做好”(2)(2 / 3)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獵人和3個兒子。這天老獵人要帶上3個兒子去草原上獵野兔。一切準備得當,4個人來到了草原上,這時老獵人向3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們手裏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垠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垠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而老三的回答隻有一句話:“我隻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果然,老三打到的獵物最多。

想要不迷失在紛亂的事情中,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那麼每天晚上用幾分鍾的時間來整理你明天要做的事情,按照主次順序排好。第二天起床後,就執行這個安排。當你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要事上時,你就能遊刃有餘地處理每天的工作而且保證不會遺漏、不會產生混亂。

很多人常常分不清重要的事和緊急的事,他們會以為重要的事就是需要馬上去做的事。其實不然。要事有時並不緊急,隻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或者天天做;緊急的事則可能是出乎你意料的突發事件,並且常常會影響你原本的安排。

想要做好重要的事情,就要學會對並不重要的事情說“不”。通常人們習慣想法就是“做加法”,多做點事,多獲得點經驗,好為自己不停地增值,但如果你聰明的話就會明白,真想做成一件事,你就要學會運用“減法”,懂得去拒絕實際上不需要或者不應該浪費精力去做的事。當你在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瑣事時,其實是在提高效率,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

選擇能做好且最喜歡的事全力以赴,往往產生高價值和高效率,這比一次性要求自己麵麵俱到更有效果。

那些真正能成功的人並沒有做很多事情,但卻能夠集中全部精力專注做成一件事情,而大多數情況下,一件事情往往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一個懂得集中精力專注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不會像一般人那樣浪費時間。因為他要以有限的生命,完成一流的事業。他就必須要有所選擇、有所堅持、有所放棄。他也許不能在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上像普通人那樣,他要減少花在交友、娛樂、愛恨糾纏、爭執答辯和澄清上的時間;他必須忍住不為小事所糾纏;他要能很快分辨出什麼事不重要,然後立刻丟掉它。

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一個人過於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不可能把最重要的事做好。成功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偏執狂”,他們如果看準了一件事,就會一直堅持幹下去,不會輕易放棄也不會輕易改變方向,直到有所收獲。

一位僑居海外的華裔大富翁,小時候家裏很窮,在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問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汽車接送,為什麼我們總是走回家?”媽媽無可奈何地說:“我們家窮!”“為什麼我們家窮呢?”媽媽告訴他:“孩子,你爺爺的父親,本是個窮書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考取了狀元,官達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爺爺遊手好閑,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幹過什麼,因此家道敗落。你父親生長在時局動蕩戰亂的年代,總是感歎生不逢時,想從軍又怕打仗,想經商時又錯失良機,就這樣一事無成,抱憾而終。臨終前他留下一句話: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

“孩子,家族的振興就靠你了,幹事情想到了看準了就得行動起來,搶在別人前麵,努力地幹了才會有成功。”他牢記了媽媽的話,以十畝祖田和三間老房子為本錢,成為今天《財富》華人富翁排名榜前五名。他在自傳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想到了,就是發現了商機,行動起來,就要不懈努力,成功僅在於領先別人半步。”

也許你早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勾畫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但是它同時也給你帶來煩惱,你感到自己遲遲不能將計劃付諸實施,你總是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或者常常對自己說:留著明天再做。這些做法將極大地影響你的做事效率。因此,要獲得成功,必須立刻開始行動。任何一個偉大的計劃,如果不去行動,就像隻有設計圖紙而沒有蓋起來的房子一樣,隻能是一個空中樓閣。

善於管理時間

製訂特定目標,以及分配時間去做最能達到這些目標的活動,是任何員工渴望求得效績的要訣。

曾有一位傑出的時間管理專家做了這麼一個試驗:

這位專家拿出了一個1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為止。他問:“瓶子滿了嗎?”

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

他反問:“真的?”說著他從桌下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壁使礫石填滿石塊間的間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

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低聲應道。

“很好!”

他伸手從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