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專注於最有價值的目標——目標定位助你“做好”(1)(2 / 3)

這3%的人的成功,離不開他們從一開始工作就懷有的明確目標。

在耶魯大學的這個關於人生目標的研究項目裏,那些沒有把人生目標寫在紙上的人一生在幹什麼呢?原來他們忙忙碌碌,一輩子都在直接間接地、自覺不自覺地幫助那3%有明確人生目標的人實現他們的奮鬥目標。

當然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必須從培養期望做起,但光有強烈的期望還不夠,還得把這種期望變成一個目標。這就是說,你應該用想像力在腦袋裏把目標繪成一幅直觀的圖畫,直到它完完全全實現。俗話說:“有豐富的計劃,就有豐富的人生。假如你能確立人生目標,就已經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美國電影演員理查·伯頓通過切身體驗發現,製定一個目標是多麼重要!他是一個聲譽極高的演員,事業上頗有成就。可有一次他表演失敗了,一時想不開,便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想以此消愁,結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不僅糟蹋了自己的身體,還差點毀了自己的演藝生命。

後來,伯頓在其主演的一部影片獲得極大回響以後,決心要戒酒。因為他逐漸感到,由於酒喝得太多,他甚至連台詞都記不太清了。他說:“我很想見見與我合作過的那些演員,我知道他們的演出都十分出色,可我現在連一個鏡頭都回想不起來了。”

這一痛苦經曆促使他產生了要改變自己生活的強烈願望。他為自己製定了一個具體目標,即嚴格地控製自己,過一種與酒告別的生活。他對自己期望的未來製訂了明確的目標,甚至對與喝酒的朋友在一起會損失什麼,也認真考慮了一番。他明白,在漫長的人生過程中,他必須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他也相信,隻要確定了某個具體目標,他就能實現它。

伯頓為自己製定了一個治療計劃,每天遊泳、散步,並嚴禁喝酒。經過兩年的努力,他終於達到了目的。他又重新組織了一個家庭,過著美滿、幸福的新生活,他興奮地說:“我的工作能力完全恢複了。我發現自己的動作或思考都比酗酒時更加敏捷,精力更充沛,腦子轉得也更快了。”

伯頓成功了。你也應該培養你自己的某些強烈的期望,並把它們轉變成你生活中的具體目標。

對於每個奮鬥在職場上的人而言,在確定了個人的奮鬥目標之後,就得麵對具體瑣碎的日常事務了,這個時候,有個詞就不能不提到了,那就是信念。

因為在奮鬥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這應當是在製定目標的時候就要預計到的。如果你左右搖擺、對目標瞻前顧後,那麼在困難和挑戰麵前,就會很容易動搖甚至是放棄,這無疑將使你無法實現目標。麵對困難是這樣,麵對誘惑也是這樣。在前進的道路上,你還會麵臨可能更好、更具吸引力的誘惑,能否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往直前地向目標行進,這些都將決定你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最佳業績,實現最終目標。

在每個職場人士的內心裏都會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信念堅持到最後,但要記住很重要的一點: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也許你的目標很遠大,也許你對現在的工作很看重,但你需要清楚的一點就是: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對將來的成功夢想沒有一點幫助,那麼就不要再繼續從事這項工作;如果你可以從現在的工作中,獲得對成功有所幫助的經驗、能力、素質提高、資金積累、人脈拓展等有益的東西,就要確保自己不能丟掉目前的工作,而且應該如同愛護你的夢想一樣去愛護這份工作,因為這是成功的前提。沒有了這些,你憑什麼成功?因此,為了成功,做好自己現在的工作吧。

同時,你還需要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一定要清楚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過程。既然自己不能一夜之間達到目標,你就應該有充分的耐心去等待;既然成功不是在忽然之間突變,那麼它就需要你不斷地去累積,不斷地把每件工作做好。

圍繞目標進行有價值的準備

圍繞目標的事先計劃,使你一開始就獲得了把工作做到最好的有利基礎。

有一個廣泛流傳的管理故事,說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進一片樹林,開始清除矮灌木。當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後的樂趣時,卻猛然發現,不是這片樹林,而是旁邊那片樹林才是需要他們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隻是埋頭砍伐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樹林。

任何行動一定要有目標,並有達到目標的計劃。早上開始工作時,如果並不知道當天有什麼樣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上麵的伐木工人一樣,把時間浪費在不該做的事情上。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有目標才能減少幹擾,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優秀員工每天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計劃好當天的工作,學會自我管理。他們一般會從下麵幾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