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積極進取、沒有抱怨、樂於助人、能適時給予他人鼓勵和讚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會鼓勵他人像自己一樣快樂和熱情。但是,很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當然我們在公司不停地抱怨,這會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與其抱怨對公司和老板的不滿,不如努力地欣賞彼此之間的可取之處,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處境大有改善。
即使做個螺絲釘,也要做最好的
無論未來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絲不苟。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操心。
許多老板,他們多年來費盡心機地在尋找能夠勝任工作的人。這些老板所從事的業務並不需要出眾的技巧,而是需要謹慎、盡職盡責地工作。他們聘請了一個又一個員工,卻因為粗心、懶惰、能力不足,沒有做好分內之事而頻繁將這些員工解雇。
事實上,一個人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他是不是做什麼事都力求把它做好。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工作,他都絕對不會輕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應該以最高的規格要求自己。能做好,就必須做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絕不隻做百分之九十九。
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解決問題、處理事務,還是策劃市場、管理企業,也都不會有什麼絕招。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事務的重複。這些事做成了、好了,並不一定能見到什麼成就;一旦做不好、做壞了,就會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連累,甚至把大事給弄垮了。
比如對於一家大企業來說,企業的價值鏈已經很完善,要做好這些工作,需要的往往不是靈感和創意,而是兢兢業業、有條不紊,把眾多被細分的小事情做好、理順。員工們不再有一人兼顧幾個方麵工作的機會,更多的是要持續反複地做細分和規範好了的某一部分工作。這樣的企業是用組織、製度或文化來實現目標,通過一套組織、程序來約束越軌行為,或者用文化(比如客戶第一)內在地改變行為觀念。這樣一來,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績效就是一種緊盯目標下的簡單重複過程。
有位朋友在一家製絲廠工作,製絲是流水線作業,每一個鏈條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工藝。一個崗位一個人,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天麵對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單調而又枯燥,平凡而又簡單,但是有一句話對他觸動很大,那就是:把平凡的事一千遍、一萬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
不管什麼事情,哪怕再小、再不起眼,哪怕再不需要什麼技巧與能力,也要持之以恒、日複一日地做好,如隨手關燈,寫字樓燈管不亮在當日就換好,開會時將手機調成震動,總在約定客戶見麵5分鍾前到達等。如果每天真能做到這些,這樣的公司和這樣的員工是非常了不起的。比如下麵一個事例:
曼玲大學畢業了,很幸運被一家中等規模的證券公司錄用,十分興奮,憧憬著大展拳腳。然而,踏上工作崗位才發現,對於新人,公司安排的實際工作並不多,倒是往往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像發報紙、複印、傳真、文件整理等等。
同來的新人們覺得要他們大學生做雜活,未免有些丟臉,又覺得不受重視,不免滿腹牢騷,便經常找借口推脫。曼玲心裏也覺得有些委屈,回家就和母親說起,身為職業女性的母親笑了笑,說:“小事不做,怎麼能做大事?”
於是曼玲不再和大家一起發牢騷,見到別人不願意做的瑣事,她便接過來做,一下子就忙碌了起來。有些人就說她貪表現,說不用這麼拚命吧。不管別人怎麼說,曼玲總是笑而不語。
其實,曼玲一點一滴的工作,部門主管都看在眼裏,便開始逐漸選擇一些專業的工作給她。公司的老員工也喜歡這個手腳麻利、不挑三揀四的“傻女孩”,平時也頗樂意將自己多年的工作心得傳授給她,並將公司裏人際關係上的微妙之處向曼玲點撥。逐漸地,曼玲工作上越來越順手,在人際交往的分寸上也把握得越來越好。
有了這麼好的群眾基礎,又有了那麼好的工作成績,在討論新人轉正的問題時,曼玲自然成了第一批轉正的新人,並且被安排到了她最向往的崗位,成功地踏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我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是職責履行不到位的緣故,而恰恰是這些“不到位”又常常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員工要自覺要求自己,即便是做一個螺絲釘,也要做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