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素質:演講的無形資本(1 / 2)

演講口才的要求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平時心理素質非常好,很能說,經常被認為是口才很好的人。可是在大眾場合他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演講口才到底有什麼要求?

口語能力,不僅僅是能說會道。它是一個人的智能和語言組織能力的綜合體,是通過言語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力。按照從高到低的級別可以分為描述能力、表達能力、議論能力、駁辯能力、幽默能力。

描述能力是對自己所見之事物和所經曆之事能夠大體客觀地描繪和敘述,使聽者較為清晰完整地了解所言內容。

表達能力是將自己的意見、辦法、方案、設想、情感、思想和內心感受陳述出來,能使聽者接受或受感染。

議論能力是對事件做價值和意義方麵的評論,能講得頭頭是道,頗令人折服。

辯駁能力是在一個大前提或幾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同時既做論證又做反駁性的發言,使對手無法堅持或幹脆放棄原先持有的立場和觀點。

幽默能力是平時能說笑話,常令聽者捧腹噴飯,營造寬鬆氣氛。

演講口才與這些能力並非截然相異。五種口語能力是演講口才的基礎,按演講要求稍加規範就能夠順利地轉化為演講口才。如果一個人有較好的描述能力,他做的演講恰好又是向聽眾報告自己純客觀的經曆或所見,無需做任何主觀上的加工,他往往能夠輕鬆應對。可是現實中的情況常常是這樣的,台下的各種口語能力,一到台上就受到抑製,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這說明,有這五種口語能力的人,固然有了良好的演講基礎,但在一般情況下,這幾種口語能力並不直接就是演講口才,僅僅擁有它們,未必就能做好一場演講。所謂演講口才,是這幾種能力依演講要求得到優化的口語才能。

加強心理訓練

由於演講是一種特殊性和複雜性相當高的活動,演講者一般都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當然有時很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的現象。這就要求演講者平時加強心理訓練,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既熱情果斷,又鎮定自若,而且還能侃侃而談。一般地說,成功的演講者一般應具有充足的自信心,較強的自製力。

1.自信心

所謂有自信,就是對現實目標、圓滿完成任務抱有成功的把握;否則,就是沒有自信或信心不足。

自信心與成功欲密切相關。強烈的成功欲是人們實踐活動的內驅力,是促進事業成功的主觀因素。對演講者來說,它的主要作用是觸發心理動機,使演講者對現實演講目標的高度關切。然而,希望成功並非自信成功。自信則表現為對實現目標的理性推斷,它是通過對客觀情況和自我能力統一比較衡量後產生的,是對自我素質和能力的信任。演講者充分的自信表現為對實現演講目標持肯定性推斷,堅信演講成功。成功欲和自信心都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的重要因素,是演講者重要的心理支柱。

自信可以發揮意誌的調節作用,堅定意誌;可以促使智力呈現開放狀態,更有效地發揮演講者的創造性。演講者堅信演講能獲得成功,在良好的心理定勢作用下,能以滿腔熱情對付演講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並且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砥礪意誌,克服障礙。自信心強,很少有心理負擔,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易於觸發創造性思維,左右逢源,能隨機應變和臨場發揮。自信心強,對自己的力量、氣質、風度和技能能恰當地控製。相反,缺乏自信心的人,意誌薄弱,時時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越怕失敗,越怕人取笑,就越加分心,越加憂心忡忡,無形中束縛實際能力的發揮,導致演講失去光彩。

演講者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樹立堅強的自信心。自信心應建立在對自我素質和能力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演講基本規律的嫻熟掌握上,建立在對演講內容的深刻理解上。隻有在對主觀條件和客觀情況進行辯證分析,知己知彼,了如指掌的基礎上產生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否則,就是不切實際的盲目自信。盲目自信是一種非理性的預測和判斷,它所產生的支持力是短暫的,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

2.自製力

所謂自製,就是根據需要,對自我情緒和情感進行調節和控製。這種自控能力,既是演講者重要的心理能力,也是演講者意誌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