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辯論中的謀略術(2)(2 / 2)

1.仔細傾聽

這裏說的傾聽不是指一般的聽,而是要心耳並用,把聽的過程變成獲取與理解信息的過程。一般來說,仔細傾聽不可能自發地發生,需要主觀的努力,排除幹擾,才能聽到本質,抓住要害。具體地說,一方麵要留心對方辯手的發言,聽出關鍵在哪裏,話外之音是什麼,聽出對方的漏洞、失誤;另一方麵還要監聽己方辯手表述內容的失當之點。

2.認真觀察

要仔細觀察辯論對手的表情舉止,觀察第三方如觀眾、評委的情緒變化,捕捉有關信息。

3.準確判斷

對於捕捉到的辯論場上的語言信息、情感信息、時空信息,要綜合起來思考,迅速處理,作出準確判斷。比如說,對方偏激的語言,通常是受某種觀點蒙蔽,一時難以轉彎;對方用誇大失真之詞來維護自己的主張,表明他受這種思想的支配;對方說話不集中,說明此人沒有前後一致的主張;對方說假話、作偽證,言語往往遊移不定;如果對方論證難以站住腳,開口時一定不能理直氣壯等。

如此聽其言,察其色,析其心,判斷對手,有助於確定正確的辯論對策。

搶占製高點,爭取主動

辯論是攻防的統一體。從實戰情況來分析,反駁是辯論的主要手段。沒有反駁進攻,沒有雙方唇槍舌戰的交鋒,就不應叫辯論。如同拳擊比賽一樣,一個選手不能一味地進攻,必須還有嚴密的防守,否則,將自己的要害完全暴露給對方,進攻也會失去依托,並可能在對手的進攻中敗北。所以,成功的辯手總是善於根據戰略意圖,從辯論雙方實力和戰局出發,靈活采取攻防行動,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攻防兼備,這樣方能萬無一失。

在競賽辯論中,有時候會出現“論”而不“辯”的情況,具體地說,就是表麵上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雙方沒有交鋒,也有的各自立論,自圓其說,但彼此對辯題內涵理解不同,雙方各執一端,形不成真正的交鋒;還有的麵對對方攻勢、詰問,充耳不聞,不作正麵回答,隻是沿著自己的思路說開去,也難以形成交鋒,所有這些都是不善處理攻防關係的表現。辯論如果沒有交鋒,自然也就很難分出勝負。

有助於搶占製高點的因素有:了解論戰全局,能預測戰局走向,並采取得體對策;能把矛頭直指對方立論的“命門”,或指向對方的漏洞、薄弱環節;要揚長避短,把對手引到自己熟悉的地形上去打;在被動狀態下,要沉著冷靜,少立多駁,伺機反攻。

在搶占製高點,掌握論戰主動權問題上,一定要當仁不讓。當己方處於優勢時,要“得理不饒人”,乘勝追擊;當己方陷入不利境地時,則要設法轉入對己方有利的陣地上,對對方實施反擊;當雙方處於膠著狀態時,應快刀斬亂麻,跳出來引向一個新的領域。

隨機應變,靈活發揮

辯論是與對手麵對麵的交鋒,戰局變化莫測,沒有固定程序,不可能在事前對進程作出準確預測和安排;但是,辯論中對手之間唇槍舌劍,又不完全是打亂仗,其中有些戰術又帶有一定規律性。這種規律性,正是人們事先精心準備和設計預案的依據所在。但是,預案隻是預案,具有不確定性。在辯論過程中,有些預案是可以用的;而戰局的不確定性,又要求辯手不能照搬預案,要臨場處置,隨機應變,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具體地說,臨場發揮,隨機應變應做到以下幾點。

1.預案不能一成不變

打仗前製定的作戰方案,不可能與戰場上的情況一模一樣,辯論前製定的預案不可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套用,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改造使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原方案化整為零,或者重新整合,形成更符合現實情況的新形式、新戰術,靈活運用。隻有這樣,才能在辯論中立於不敗之地。

2.預案從實戰出發

要根據辯論實戰要求實施既定的、有利的預案。辯論前的準備,比如立論底線、材料、技法、策略等不少是深思熟慮、符合規律的。特別是一些誘敵深入戰術、有威力的論據等秘密武器,在辯論過程中一旦條件成熟,與預案對口,就要迅速照預案行事,有效地打擊對方,以達到預期效果。

3.準備一套應急方案

在辯論的實戰中,有很多情況是事先一點沒有預料到的,比如己方的預謀策略嚴重失算,對方的攻擊大大超出己方預計的範圍,或對方突然拋出秘密武器,攻勢咄咄逼人,己方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等,在這些新情況麵前,己方應調動智慧,應急處置,靈活機動,決定對策,組織語言,運用技巧,迎擊對手,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和突擊性。最理想的是辯論前準備一套應急方案,以備出現意想不到的局麵時使用。

總而言之,要把有備的優勢與應變的威力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提高獲勝的係數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