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辯論中的謀略術(2)(1 / 2)

這是一種後發製人的戰術。具體做法是,開始時不顯山露水,隻進行一般論證,並不引人注意,甚至給對手造成己方軟弱無力的錯覺。等到對方錯覺已經形成,突然派出一支或幾支奇兵,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徹底打亂對方的陣腳。例如,在辯論“煙草業對社會利大於弊”中,這個辯題在經濟方麵對正方十分有利,而在人的健康和價值方麵卻於反方十分有利。在具體的辯論中,反方就設計了埋伏奇兵的戰術:前兩個辯手隻在有利於己方的領域與對手周旋,開始時沒有過人之處,給人一種平平常常的感覺,可是到了三辯,話題突然轉向經濟領域,指出煙草業的利稅是國家專賣壟斷的結果,並非煙草業本身的功績,這一行業的利稅高正說明了國家控製煙草業發展的態度。接著,四辯站在人的價值上又狠狠一擊。這樣就在對方以為對己方有利的領域裏突然出現一支輕騎兵,徹底擾亂了對方的陣腳,打亂了對方的部署。

3.穩紮穩打

這是一種正規戰術,又是一種基本戰術。其論證過程是,提出己方的論點後,按照一定邏輯順序,從各個不同的側麵進行論證,最後完成己方的立論建構。這種論證的優點是思路比較清晰,同時容易給人逐層留下印象。缺點則是突然性、隱蔽性較差,當己方提出論點後對手很容易就找到了應對的辦法。穩紮穩打戰術適宜在己方立論的優勢明顯、材料充實時使用,也就是說,當己方已經占據了辯論的明顯優勢,可以穩穩當當、從容不迫地使用這種戰術。

靈活機動的戰術方案

據說,在“二戰”期間,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舉行首腦會議,斯大林不斷對羅斯福和丘吉爾施加壓力,通過的決議全是斯大林提出來的。羅斯福和丘吉爾總感到不舒服,決定戲弄斯大林。

一天早上,在例行會議之前,丘吉爾說:“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成了全球的主宰!”

羅斯福接著說:“我也做了個夢,夢見我成了宇宙主宰!斯大林元帥,你夢見什麼?”

斯大林慢條斯理地答道:“我夢見,我既沒有批準對丘吉爾先生的任命,也沒有批準對羅斯福先生的任命。”

丘吉爾和羅斯福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在上述例子中,可以說斯大林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因為按常理說,宇宙是人類所能想象的最大空間,如果斯大林仍沿著他們的思路,想要去想出一個比宇宙更大的空間,那要麼是徒勞,要麼會鬧笑話。而這時,斯大林卻轉換一下思維角度,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從人對人的控製關係中把握“空間”,從而“置於死地而後生”,不但解除了自己的困境,反而倒過來戲弄了二巨頭一番。此可謂:“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辯論是一種即時性很強的藝術,在辯論交鋒中,不確定因素很多,戰局變化莫測,所以確定戰術方案時,不能定得太死。可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戰略目標、優勢與劣勢,以及各種定數和變數,製定大致的戰術方案。特別是要對對手的思路進行判斷預測,看其將如何立論,優勢在哪裏,弱點在哪裏,然後確定己方攻擊點和攻擊方式,或強攻或智取,擬定戰術方案。

辯論中常會出現某種困境,使你進退兩難,要麼“背水一戰而後生”,要麼“俯首稱臣而後亡”。這時,就必須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

概括地說,設計辯論戰術可參考以下幾種方案。

1.誘敵上鉤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己方示弱-對方中圈套-己方組織反擊-擴大戰果。這是針對對方心理,故意在辯論中露出破綻,誘敵上鉤,出奇製勝打擊對手的戰術。

2.將計就計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對方誘問-己方識破-將計就計-對方追擊-己方反擊成功。這種戰術有一定的隨機性,關鍵是能識破對方的計謀,順勢而行,才能成功。

3.窮追猛打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己方進攻-對方回避-己方追擊-對方招架-己方總攻。這是在己方占有優勢的情況下,針對對方弱點突然發起猛攻,獲勝後,乘勝前進,連續作戰,擴大戰果,直至最後勝利。

4.肉搏式

使辯論沿以下路線展開:對方進攻-己方迎戰-對方再進攻-己方再反擊。這是一種硬拚硬的戰術。麵對攻擊,己方正麵應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彼此拚實力、拚材料、拚心理,直至奪取勝利。

此外,在設計戰術方案的同時,還應設計己方失利或遇到意外情況時的應急預案。要預先設想到多種情況,準備多套方案,每套方案盡可能周密全麵。這樣在實戰中,就可以隨時根據情況變化實施預案,或修正預案,靈活處置。由於各種各樣原因,你也許會因錯說了某句話而被對方抓住把柄,從而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這時就需要應急方案使你擺脫困境。

捕捉辯論的信息

在辯論階段,辯論者的思維高度緊張,雙方攻防態勢變化多端,難以預測。所以,辯論者必須善於審時度勢,準確把握辯論場上的變化、雙方的動態,權衡利弊,隻有這樣才能駕馭整個辯論進程,使辯論向著有利於己方的方向發展。因此,辯論者不僅要善於語言表達,而且要十分注意捕捉辯論場上的信息,具體地說,就是要會聽、會看、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