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辯論中的謀略術(1)(1 / 2)

怎樣了解辯論對手

1959年,美國前總統尼克鬆赴前蘇聯主持美國一個展覽會的開幕典禮。此前,美國國會剛通過一項被奴役國家決議,以此攻擊前蘇聯。當尼克鬆與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會晤時,赫魯曉夫質問尼克鬆說:“我不理解你們國會為什麼通過這種決議。這使我想起俄國農民的一句諺語:"不要在茅房吃飯"。”赫魯曉夫怒氣衝衝地說,“這個決議臭極了,臭得像剛拉下來的馬糞,沒有比馬糞更臭的東西了!”這裏,赫魯曉夫怒火中天,難以自控,出言鄙俗,有損形象,使尼克鬆也尷尬不已。但尼克鬆知曉赫魯曉夫年輕時當過豬倌,他決定以此回敬對方。他盯著赫魯曉夫的眼睛,用很平靜的口氣說:“我想主席先生大概搞錯了,比馬糞還臭的東西是有的,那就是豬糞。”赫魯曉夫聽了一時無地自容,無言以對。

這裏,尼克鬆麵對赫魯曉夫的無禮,抓住其痛處,機巧反駁,擊其不備,取得了辯論的主動。

辯論是一種雙向的言語表達方式,隻有明確自己,了解對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保證論辯的質量,取得辯論的成功。

辯論時,我們會遇到不同的對手,知識的差別,性格的不同,年齡的出入,氣質的差別,有相識的,有不相識的。相識者,我們知其底細,辯論時自然方便;不相識的,要靠我們認真觀察,全麵分析,正確推理,仔細揣摸對方的知識程度、言辯特色、表達風格、應變能力、辯論思路和戰術安排,從而采取相應的戰略和對策,掌握主動權,從容應對。

聰穎靈活者,他們機動靈活,思維敏捷,與他們辯論要快速直接,發揮唇槍舌劍之威力。

遲鈍木訥者,他們反應緩慢,理解力差,與之辯論要陳述清晰,闡釋圓滿,緩緩道來。

剛愎自用者,他們自以為是,好高騖遠,與之辯論要導引適體,妙用激將。

頑固強硬者,他們固執己見,不善配合,與之辯論要獨辟蹊徑,尋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使之思路轉化。

氣躁興奮者,他們追求新奇,厭惡陳舊,與之辯論要簡潔直率,幹脆果斷。

收集充分的材料

審題與立論是確定辯論戰略的關鍵,辯論材料則是實施戰略的基礎,它對於奪取辯論勝利具有重要意義。材料是證明辯題、構成辯詞的依據,如果沒有材料,命題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那麼,這時候再美妙的語言也是空洞無物的。

為了取得辯論的勝利,在搜集材料時應盡可能廣泛一些,寧可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略,否則,在構思時就會感到捉襟見肘。所以,凡是有助於對辯題內容作全麵、深入了解的資料,以及能夠增強辯題說服力的證據,均應廣泛搜集,以備臨場使用。

有一天,某大學的兩個女學生走進一家裝飾華麗的個體餐館。女學生甲翻開桌上的菜單,突然眼前一亮:

“看!熊掌!每盤20元,來兩盤怎麼樣?”

“人們都說熊掌名貴,價錢也不貴,OK!”

於是她們叫來了招待員,點了熊掌兩盤,還要了些其他食品。一會兒,菜上齊了。她們吃完之後,叫來招待員結賬,招待員開出賬單:

“一共4025元。”

“什麼?你沒搞錯吧?”一學生幾乎嚇昏了。

“熊掌每盤2000元,你看菜單。”招待員說。

另一位學生翻開菜單一看,果然是2000元,中間沒小數點。這下她們急得幾乎要哭了。這時,老板走出來,看了幾眼付不起錢的女學生說:“沒錢,把證件留下吧。”她們乖乖地交出了學生證。學生會出麵跟老板交涉,看是不是能少收一點錢。老板斬釘截鐵地說:“一分也不能少,如果3天之內不把錢付清,我就立即向法院起訴。”

兩位女學生隻得忍氣吞聲,多方籌措,湊齊4025元,第二天把錢送去,贖回了學生證。

一星期後,有個律師知道這件事,決定為她們挽回損失。他叫兩個學生到餐館向老板索取了兩盤熊掌價4025元的發票,律師拿著發票來到工商局。他們研究了有關的法律條款後,便一起來到該餐館。工商局的同誌對餐館老板說:“有人指控你出售熊掌,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必須處以2萬元罰款!”

老板想賴是賴不掉的,有剛開出的發票為證。老板耷拉著頭,他的狼狽相不亞於一周前交不起錢的兩個女大學生。他低聲說:“我拿不出這麼多錢。”

“拿不出錢就停止營業,吊銷營業執照。”

“同誌,事情是這樣,我們這裏根本就沒什麼熊掌,所謂熊掌都是用牛蹄筋冒充的。”老板供認道。

“既然你用牛蹄筋冒充熊掌,敲詐顧客,根據情節,也應罰款2萬元,同時將顧客的錢退回,另外還應賠償1000元的精神損失費!”

在以法律為武器的嚴厲進攻麵前,老板隻得乖乖地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