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似乎總有一種對機遇的洞察力和直覺,在後來的學術生涯中,他先後主動選擇了混沌、選鍵化學和納米科技,把自己放到最容易出機遇,也最適合自己出機遇的地方。正是這一係列在正確時間上的正確選擇,讓他在1991年45歲時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學部委員),又在2002年5月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一旦機遇出現的時候,就要放手一搏。朱清時至今難以忘懷十幾年前的那三個晚上。選鍵化學中一個重要實驗“局域模振動態”遲遲無法突破。那晚,大連化學所的實驗設備調到了最佳狀態,熒幕上的矽烷分子隻剩下一個分子鍵在跳動,但實驗不能停。於是朱清時就在實驗室裏守著那個機器,他連著在實驗室睡了三個晚上。事後回想起來,他覺得那三個晚上最幸福,因為心裏知道那邊正在做激動人心的事!但那三個晚上也最艱難,他沒想到晚上的蚊子會那麼大,就盯著人咬,睡覺時隻能把毯子從頭到腳罩住身子才行。最後終於得到矽烷的局域模振動光譜。正是這一實驗的成功奠定了朱清時在學術上的地位。
成功者的通行證
朱清時的經曆告訴我們,是獨立的個性選擇而不是人雲亦雲決定了他的命運;是堅持己見而不是見風使舵決定了他的機會;是專業能力而不是不學無術決定了他的成功。相比之下,我們大多數人往往會很在意上司和同事對自己的看法。別人的一個微笑、一個皺眉,一個讚許或不讚許的表示,都似乎在告訴我們自己做得如何,是否一切順利,是否達到了目標。
然而,如果當你過分在意上司或別人的想法,你想小心翼翼地取悅上司、你對別人的反應過分敏感時,你就會不斷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談、態度,你必定會感到壓抑並且過分謹慎。這會使你無法好好地表現真實的自我,它隻會使你閉塞、限製、抑止你的創造性,最終失去了自我,反而會給上司一個不良的印象。
要想使上司和別人對你產生良好印象,就不要有意識地想讓別人對你產生好印象;絕對不要猜想別人對你有什麼印象或別人如何評價你;絕對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不得罪人去決定行動或者不行動。而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和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專業特長,在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中努力奮鬥,得到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隻有這樣才能讓上司信任你,才能從成功走向成功。
獨立個性
成功者的“第一品質”應該是人格魅力,就是堅持自己的人格、原則和靈魂,這樣才有人相信你、信任你、追隨你、崇拜你。依靠自己,相信自己,這是獨立個性的一種重要成分,正是它成就了所有偉大的人物在曆史上留下聲譽。無論從什麼角度看,一個人的個性是獲得成功的通行證,這是來自一個人身心最深處的一種活力和氣質。
固然,謙遜是一種美德,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種品質。但是,我們不應該輕視自立、自信的價值,它比其他任何個性因素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英雄氣概。曆史上的那些偉人,無一例外都對自己擁有超乎常人的信心。一次凱撒在海上遭遇到暴風雨,船長非常擔心,然而凱撒說:“擔心什麼?你是和凱撒在一起。”這種“自以為是”的表現,可能會讓人們感到不舒服,但這往往是一種自信心的顯示,表示他們相信自己能夠達到那樣的境界。一個人的自信心正預示著他將來的大有作為。
與其說命運為我們在生活中安排好了一個位置,為了不讓我們在到達這個位置之前就跌倒,不如說它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個性,要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都帶有過分強烈的“自以為是”的色彩,但這反而讓他自己獲得了繼續向前的動力。
對一個人來說,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他很快就會擁有巨大的力量。德國哲學家謝林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他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讓他首先在思想上覺得自己的重要,很快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我們有權利用自己的眼光來評價自己,我們對自己的價值評判,應該比別人的評判更真實、更準確。我們認為自己有多少價值,就會存在多少價值。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先在土壤裏紮下根。同樣,一個人也需要學會依靠自己,學會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運的饋贈。隻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就從現在開始相信自己吧!隻有這樣才能夠讓你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個性力量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而那些軟弱無力、猶豫不決、凡事總看上司眼色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也永遠不能體會到,那些成功者身上煥發出的那種喜悅和自豪。
堅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