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經商篇(1)(2 / 3)

哈戈通總裁不得不竭盡全力尋找買主,然而這正好中了皮根斯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利用哈戈通總裁外出奔走之際,悄悄說服幾個大股東,把哈戈通的石油股票高價賣給自己,迅速獲得控股權,堵死可能出現的“白馬騎士”進攻之路。哈戈通碰壁之後,在長達15個月的時間之內被困得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隻得俯首稱臣。

皮根斯向美國證券委員會遞交“第13式表格”,宣布握有烏諾考爾公司7.9%的股票,聲明是“純粹的善意投資”。烏諾考爾公司則一味詛咒皮根斯是野蠻人,斥責他的聲明是“純粹的騙局”。這就促使皮根斯吃下秤砣鐵了心,把手中的股票上升為9.8%,並通知烏諾考爾公司要麼接受挑戰充當靶子,要麼實行緊縮計劃提高股值。烏諾爾公司拒絕緊縮,“黑馬騎士”便公開標購。

一個月後的一個星期天,皮根斯又發動突然襲擊:以每股54美元收購靶子公司的股票,先支付現金,後以可兌換的高利風險債券替代。在股東們爭先恐後拋出股票的時候,皮根斯的三路大軍一起殺出。先是唐納德·卡特事務所的戰將們分頭與靶子的各大股東談判,以重利相許說服他們同意推遲一個月召開選舉董事的股東大會,並且保證屆時投皮根斯的讚成票。繼而德雷塞爾銀行的風險債券麵市,由銀行擔保債券與現金的兌換。弗洛姆高參隨即出場,未雨綢繆地疏通黑馬騎士與司法界的關係,不時對靶子所在地的法官們遊說,征得他們對皮根斯的支持。如此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靶子企業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哈特雷頓時陷入危難之中。

困獸猶鬥的哈特雷決計背水一戰,斷然拋出“自殺性反擊計劃”,聲稱:皮根斯要是動用一半現金買本公司股票,我就以72美元一股的高價悉數購回,而且隻買本公司股東的,不買皮根斯手中的。這樣公司就負債累累,瀕於破產,而皮根斯即使兼並去也要陷入絕境。這一手在股市交易中叫做“債務炸彈”,哈特雷威脅要拉響它,果然把皮根斯鎮住了。但因地方法院宣判“債務炸彈”不合法,哈特雷隻得低頭認輸。雙方約定第二天商談兼並協議。

兩天後談判開始,哈特雷宣告投降——公司按皮根斯的要求實行緊縮,高價收回皮根斯及風險套利商手中的股票。再經5個多小時激烈的討價還價,100億美元的交易隻剩下4億美元的差價即可拍板,皮根斯應哈特雷的請求,同意第二天繼續談判。年輕氣盛的“黑馬騎士”並不知道,老謀深算的對手是在行使緩兵之計。

第二天,哈特雷突然推翻昨天達成的協議,單方麵提出一份麵目全非的、不容討價還價的“建議”。談判立即停止,皮根斯預感事態將要逆轉,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兼並靶子企業。兩天後果然發生了出人意料的巨變:特拉華州高級法院竟然作出不正常判決,公然庇護哈特雷的不合法行為,允許他實行自殺性計劃。原來,哈特雷也在按調虎離山計行事。

善於審時度勢的皮根斯隻得咽下這口惡氣,停止了兼並。

像激光一樣銷售

日本商品充斥歐美市場的重要原因是,其價格明顯低於國內市場價格,甚至部分商品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經常學家把這稱之為傾銷。

日本人並不關心西方國家對他們使用不公平貿易手法的譴責,重要的是他們以低價占領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使其龐大的生產能力得以充分發揮,並由於成批大量的生產使成本降低成為可能。

日本芯片攻勢的結果是,15個美國競爭者中的13個被趕出了日本,爭奪實力雄厚的日本富士公司的市場。

柯達公司很早就開始壟斷日本市場。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使滿目瘡痍的日本能及早恢複經濟和重振民族工業,柯達公司和許多外國企業一樣被迫遷出日本。柯達公司撤出後,把那裏的銷售業務交由日本批發商辦理。嗣後四十年中,富士膠卷公司取得很大進展,占據了日本70%的市場,並積極向海外開拓。較小型的柯尼卡膠卷公司在日本也獲得了20%的市場。而受排擠的柯達和一些歐洲的同行僅占可憐的10%。同時,富士公司還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處處顯示其咄咄逼人之勢。

對此,柯達公司總部開始意識到,富士方興未艾的猛烈攻勢將威脅到自身的生存,乃決定予以反擊。日本是世界最大的膠卷市場,柯達公司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入日本本土。於是,柯達公司急忙赴東京開辦分公司,並進行大規模投資,共達500萬美元。五年多來,柯達產品在日本的銷售量上升了6倍;預計年營業額可達13億美元。這樣的成績得來並非易事,因為它是在強大的地頭蛇富士及柯尼卡排擠下獲得的。

柯達騰飛的奧秘是什麼呢?它主要是采用“假途滅虢”的原理,從下列三個方麵下了功夫:其一,在銷售方麵。柯達日本分公司經理阿勃特·塞格認為,美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很難打開銷路,必須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於是,他起初將銷售業務包給大阪一家大商業公司,結果推銷工作很順利。然後,它又千方百計地與該公司實行合資經營。這樣,銷售有了保障。其二就是多方投資。柯達日本分公司向與自己業務有關的企業進行投資,或合股,或吞並,並充分利用日本的人力和財力,擴大自己的實力。例如,它買下了啟農公司20%的股票。這家公司生產20毫米小型照相機、影片攝影鏡頭等。但它知名度不高,柯達即貼上它的商標出售,這對雙方都有利。柯達從這家公司中獲得了大量生產技術。其三是不比賽。他們受不了日本的低價。歐洲公司也曾推遲擴大芯片生產,原因是市場不景氣。然而,當需求增加,價格上揚時,市場已落入日本人之手。布魯塞爾的貿易專家麥歇爾·施德認為:“這將使計算機生產商致命地依賴於日本的芯片生產者。”惡果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