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言談篇(8)(3 / 3)

在發出這種提問時,應事先把自己如此提問的意圖示意對方。否則,很可能引起對方的焦慮。

3.借提問向對方傳情達意

如:“你真的有信心在這裏投資嗎?”

有許多問話表麵上看來似乎是為獲得自己期望的消息和答案,但事實上,卻同時把自己的感受或已知的信息傳達給了對方。

4.引起對方思緒的活動

如:“對這一點,你有什麼意見?”

通過這樣的提問能使對方思緒隨著提問者的問話而活動。這種問話中常用到的字眼有:“如何”、“為什麼”、“是不是”、“會不會”、“請說明”等。

5.做談話結論用

借著提問使話題歸於結論。

如:“該是決定的時候了吧?”

“這的確是真的,對不對?”

提出某一個問題,可能會無意中觸動對方的敏感之處,使對方產生反感。所以,提問要注意對方的忌諱。

假如你改用另外一種方式提問:“在這份登記表上,要求填寫您的年齡,有的人願意填大於25歲,您願意這麼填嗎?”

這樣的提問,對方不但不會生氣,還可能積極配合你的行動。

提問問得巧,才是富有口才的標誌。怎樣才能問得巧,首先是選擇恰當的提問形式。

提問的形式有這麼幾種:

1.限製型提問

這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提問技巧。它能幫助提問者獲得較為理想的回答,減少被提問者說出拒絕的或提問者不願接受的回答。

這種提問形式的特點是限製對方的回答範圍,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對方在所限範圍內作出回答。

據說,香港一般茶室因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的同時放個雞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時必問一句:“要不要放雞蛋?”

這種提問留給對方選擇的範圍是“要不要”。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後,提出侍者不要問“要不要放雞蛋”而要問:“放一個還是兩個雞蛋”。這樣,提問就縮小了對方的選擇範圍,把範圍限製在“放一個還是兩個”之內。這樣一來,雞蛋當然能多賣了。

2.婉轉型提問

這種提問是用婉轉的方法和語氣,在適宜的場所向對方發問。

這種提問是沒有摸清對方虛實,先虛設一問,投一顆“問路的石子”。這樣既能避免對方拒絕而出現難堪局麵,又能探出對方的虛實,達到提問的目的。

例如,談判一方想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但他並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接受;又不好直接問對方要不要,於是他試探地問:“這種產品的功能還不錯吧?你能評價一下嗎?”

如果對方有意,他會接受;如果對方不滿意,他的拒絕也不會使雙方難堪。

3.攻擊型提問

這種問話的直接目的是擊敗對手,故而要求這種問話具有幹練、明了、擊中對手要害等特點。

如美國裏根與卡特競選總統時的一段辯論,當時裏根挑戰性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每一個公民在投票之前都應該好好想想這樣幾個問題,你的生活是不是比四年前改善了?你到商店裏去買東西時是不是比四年前更方便了?美國的失業人數是不是比四年前減少了?美國在國際上是不是比四年前更受尊重了?”

辯論結束後,民意測驗結果表明:支持裏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到30%。

4.協商型提問

如果你要對方同意你的觀點,應盡量用商量的口吻向對方提問,如:“你看這樣寫是否妥當?”

這種提問,對方比較容易接受。而且,即使對方沒有接受你的條件,但是氣氛仍能保持融洽,雙方仍有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