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喃喃自語中,往往隱藏著經過算計的圈套,想想平日對方突然喃喃自語的幾個場麵,如果當時場麵正好不利於對方時,那十之八九是屬於有心機的喃喃自語。簡言之,在此種情況下的自言自語,通常脫離主題。當你反問對方:“你在說什麼?”對方可能搪塞說:“不!不!這是我私人的事……”
換言之,對方是為了閃避對自己不利的情勢,而故意中斷話題來削減我方的氣勢。具體地說,當你在會話中占優勢時,如果對方顧左右而言他:“等一等,現在幾點了?我約好三點打電話給董事長……對不起!對了,你剛才說到哪裏了?”這種詭計足以擾亂我方的步調。
這是一種盡量避免直接發生衝突的解決問題的絕妙的方法。
某公司的一位科長是位有名的“有意識自言自語者”。但這位仁兄的個子瘦小,其貌不揚,怎麼看也不像個科長的樣子。他了解部下們因此瞧不起自己,並且也不情願接受他的命令。於是,他便使出了這種“自言自語”戰術。
冬天,當室內的暖氣過熱時,一般情況下,有些領導會以命令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而他卻做出一副很熱的樣子,用脫衣服或解開領帶等行動來暗示,並且還自言自語地說:“啊!熱得夠嗆!”
旁邊的科員聽了他的話,便會自動地將暖氣關小。
若是你的手下經常有上班遲到的現象,你不妨若無其事地在辦公室來回地走動,並且自言自語地說道:“如果大家都能早點來,那該多好。”
對於上班時間不認真工作而隻顧聊天的部下們,也可以如法炮製地說:“早做完事就可以早下班。”
有些人對被大聲斥責毫不在乎,在這種情況下,自言自語反而比當麵斥責更為有效。因為這種旁敲側擊的表達自己某種意見的方法,不會使人難堪,當事者在聽到這些話後,會在自責中自覺地接受他人的意見,改變自己的言行。
許多場合的正麵指責會引起反作用。如果對方是位長者、社會名流或受過他恩惠的人,則更要注意使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如交談時,因自己處於下風,而對方聽說的言辭你又不敢苟同時,便可以用:“哦!是嗎?”或“真是這樣嗎?”等這類滿不在乎的反應,以自言自語的方式不斷反複著,對方於開始時並不會發覺,到後來也漸漸懷疑自己說話的可信程度了。
自言自語如果用得妙用得巧,比實話實說還管用。遇到某些難堪的場麵,或不便直截了當說話的時候,自言自語能使你不費口舌地解決問題。
聽出弦外之音
獨人們的交際活動中,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相互的溝通百分之八十要靠語言來完成,因此,語言中的“偏義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一個姓李的,專門替人打官司寫訴狀。有一次,一個快出嫁的姑娘獨自在家裏睡覺,被鄰居無賴越牆逼奸,並勒走金鐲後逃走了。後來無賴被捕,女家要求對無賴給以應有的懲罰。但由於愛麵子,不願說出逼奸的詳細情節,在請人寫訴訟狀時,用了“揭被勒鐲”四個字。女家又怕訴狀未完全反映事實,經人介紹去請教姓李的。李說:“‘勒鐲’的罪名輕了。要使無賴受到應有的懲罰,就要把‘揭被勒鐲’改為‘勒鐲揭被’。”後來,狀子一遞上去,果然使無賴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也是姓李的洞悉語言中這種“偏義現象”而取得成功的。前者“揭被勒鐲”隻是說“無賴不但揭被,而且勒鐲”,重點在“勒鐲”,揭被隻不過是為了劫財而已,這就隻有一罪狀即搶劫罪。但經姓李的一改,就不一樣了,“勒鐲揭被”是說“無賴不但勒鐲,而且揭被”,重點變成了“揭被”,意在強奸民女,即犯了搶劫罪,又犯了強奸罪,非常準確地反映了事實的本來麵貌。
又譬如,“屢戰屢敗”是多次作戰多次失敗,調子是低沉的、消極的,使人覺得主帥的無能,是個常敗將軍。而“屢敗屢戰”則不同,雖然打敗了但還是勇往直前,其基調是高昂的、積極的,雖敗猶戰,勇氣未減,其後可能還有轉機,表現出主帥雄心未泯的情緒。兩相比較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隻要把次序前後調動了一下,就造成了這樣不同的效果,原因是前者“屢戰”“屢敗”是連貫關係,隻是按一般事物發展的順序排列。而“屢敗”與“屢戰”則不同,它們是轉折關係,它表達的意思往往是先交代一種狀況,後麵卻突然轉敘相反或相對的狀況,有賓有主,有重有輕,往往其重點語意落在後麵的詞語或句子上,因而造成這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