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言談篇(5)(3 / 3)

當然,使用激將法要看對象,年輕人弱點是好勝心旨,“激”就要選在這一點上,你越說他害怕他越勇敢!老年人的弱點是自尊心,此點一“激”就靈,你越說他不中用他就不服老,越逞強。

反唇相譏

諷刺,在交際語言中是一種有較強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達方式;而反諷則是針鋒相對,毫不退讓,利用諷刺性語言的辛辣、幽默、風趣、含蓄的特點,進行“反攻”。它通過比喻、誇張、反語等修辭手法,來表達說話者對挑釁者的輕蔑、貶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醜惡、回擊挑釁、嘲諷無知等交際效果。

在競爭的社會中,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有耐得住攻擊並懂得如何有效的反擊的本領。縱觀世界各地的風雲人物,無不能言善辯,既能耐得住批評,又懂得如何反諷。不擅長反諷的人,會感受到壓力和挫折,處處受人製約,在競爭的長跑中無法順利地出人頭地。

反擊醜惡

“九·一三”事件之後,在一次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上,蘇聯代表馬立克借此事貶低我國,他說:“中國那麼好,為什麼林彪要往蘇聯飛呢?”中國代表鎮靜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連這一點常識都不懂嗎,鮮花雖香,蒼蠅不照樣往廁所飛嗎?”

反唇相譏就其動機來說,有善意與惡意之分。對來自敵人的諷刺要針鋒相對,不留情麵;而對一般人的反諷,則不應是惡意的;通過反唇相譏,意在引起對方警覺,絕不能以出對方的洋相、拿對方取樂為目的。

英國作家肖伯納有一次坐在沙發上沉思,他身邊的一位美國金融家說:“肖伯納先生,如果您讓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麼的話,我願意給您一美元。”“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肖伯納看了他一眼。金融家感到很得意。肖伯納話鋒一轉說:“我所思考的正是你。”金融家本想戲弄肖伯納,沒想到自討個沒趣。

以其人之言反治其人之身,這是最高明的反諷術!通過這種方式,在降伏對方的同時,也能使自己占據更為主動的位置。

回擊挑釁

在交際場合,發生人身攻擊之類的不愉快事件是難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啞巴虧,反諷將成為你防身的盾牌。對於生活中的蓄意挑釁,也可以運用反諷,維護自己的尊嚴。

清代,侍郎紀曉嵐有一次與尚書和坤同席,和坤指著桌子旁吃骨頭的狗問紀曉嵐:“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聽出了和坤話裏的“骨頭”,馬上答道:“垂尾是狼,上豎(尚書)是狗。”

反唇相譏必須藏中有露,露中有藏,藏得太深會不知所雲,說了也白說;露得過頭就變成赤膊上陣,失去了諷刺的意義。

肖伯納《賣花女》準備上演了,他派人給丘吉爾送去兩張票,並附一張短箋:“親愛的溫斯頓爵士,奉上戲票兩張,希望閣下能帶一位朋友前來觀看拙作《賣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閣下也有朋友的話。”

丘吉爾答複道:“親愛的肖伯納先生,蒙賜戲票兩張,謝謝。我和我的朋友因為有約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觀賞《賣花女》的首場演出,以後一定從命,假如你的戲還有第二場的話。”

一個嘲諷政治家隻有對手,沒有朋友;一個反諷戲劇家的戲劇可能短命,不會長壽。譏中含趣,樂中有味。這說明,能言善辯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反諷隻具有攻擊性而沒有幽默感,這絕對不是真正具備幽默素養的人的言行。有時候,懂得幽默的人還要掌握如何用幽默來化解摩擦的藝術。善用幽默的話語來反諷的人,才會有力量。

需要提醒的是,反諷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損。用得恰當,它是利器,用得不當,很容易因而加深對方的敵意,有時僅僅打贏得了“口水仗”,卻為自己招惹了一個一生的敵人。所以,反諷要掌握分寸,尤其是需要區別清楚對象和場合。

英國的作家兼評論家巴拿得·瓊,體型瘦小,有一次,一位體態肥胖的人,對瓊譏諷說:

“看到你,隻能讓人聯想到英國以前一定鬧過饑荒。”瓊一聽,針鋒相對地反駁道:“看到你,一定讓人聯想到,原來好幾次饑荒的原因是出在你的身上。”

這位胖子自以為幽默,殊不知強中更有強中手,瓊以其不遜之言還擲給他,胖子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嘲諷無知

在生活中,總是有那些令人討厭的、經常說大話、自吹自擂的人,事實上,我們沒有義務一定要聽他吹噓。如果你在心中想過有機會一定要找一句話來堵這種人的口,那麼至少表明你已具有幽默的素質和反諷的勇氣了。讓我們給那些吹噓者的狂熱大腦潑一盆冷水吧!讓我們看看應該如何用幽默來消遣那些喜歡在人前炫耀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