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公司的例會上,老總表達了對前一段時間銷售額的不滿,認為銷售部門沒有去發展更多的團體客戶,光想保住現有的客戶,缺乏進取精神。作為銷售部主管的誠誠不大服氣,公司對市場的定位不準確,老總也隻會一味地責備下麵,因此就不假思索地說:“老板,我們夠辛苦了,請你去看看,辦公室裏哪有人坐著,都在外麵跑哪!我們人手不夠,公司又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我們隻能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飛,能保住現在這些客戶已經夠意思了……”話沒說完,老總勃然大怒:“什麼都要靠公司拍板,還要你們銷售部門幹什麼?還要你這個銷售主管幹什麼?覺得夠意思就別幹了。”誠誠本想從老總那裏得到理解和同情,這麼一來,連麵子都沒有了。
說話打折是對對方的尊重
誠誠的問題就在於說話一點都不轉彎,光想著傾訴自己的感受,而沒有想到對方的情感訴求。他不明白在如此場合下,下級不應頂撞上級;不明白“話不投機半句多”的道理;不明白交談是雙方的心平氣和的情感交流,缺少這樣的基礎,交流是無法取得實際效果的,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人際交往時,如果雙方想法一致,或者對對方的觀點持讚同的態度,那麼說話應該直截了當一些;但是如果你並不讚成對方的意見,或者你想對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當你想批評或責備對方時,你還直截了當、一針見血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或者直接指責對方的過失,那麼勢必會造成對方的反感和不滿。這時候說話打點折扣,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繞個圈子反而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說話打點折扣,就是說話要顧及到對方的情緒和麵子,適可而止,不必把話講透,講得過滿,而是先取得雙方思想上的共識和情感的共鳴,減輕對方的壓力,然後再委婉、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把選擇答案的主動權交給對方,讓對方自己作出他認為正確的選擇。
說話打點折扣,不是不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而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以寬容、理解之心來對待他人;不是說話不得要領,模棱兩可,而是適度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對方能夠欣然接受。說話打點折扣,不是隨聲附和博得別人的好感,也不是猶豫不決讓別人摸不著頭腦,而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更適當地表達意見。不論任何人,在進行交流特別是在責備別人時,要為對方保留顏麵,適度地說話,這樣才能讓對方產生共鳴,激發對方奮發向前。
說話打折是為自己留有餘地
有一個年輕人,對發明家愛迪生表達了自己的雄心壯誌:“我一定要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能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問他:“那麼你打算用什麼東西來盛放這種溶液呢?”
有些人說話喜歡開口“當然”,閉口“絕對”,或者來一句“坦率地說”等等,可能他們認為這樣說話能表示自己說的是心裏話,能顯示自己的誠意和信心,讓別人放心。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俗話說“滿口飯好吃,滿口話難說”。世上並無絕對的事,說話也不可以絕對化。說話打點折扣,不是逃避責任,也不是顯示軟弱,而是為自己留有餘地,是使自己更好地麵對現實,避免陷入困境。因此有時說話選擇一些限製性的詞語,聽起來好像不夠直爽,但表達的意思反而會更準確、更全麵。即使是表達同一個的意思,經過修飾後也會有程度的差別,如“一切”和“大多數”、“當然”和“可能”,說出來分寸感就不一樣,別人也會覺得你的話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就會樂意聽取你的意見。
說話打點折扣,需要一定的步驟和技巧:
1.顯示自己的誠意
顯示誠意,是要表示出對對方的理解,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知道這件事非常重要”“我理解你的處境”;這樣能讓對方感受你的善意,建立雙方溝通的前提。像誠誠在回答老總的質問時,完全可以先表達對老總意見的讚同:“你的話說到了問題的要害,這正是我們要加以改進的地方”。然後再考慮如何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轉換一下語氣和句式
我們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很多形式,一般情況下,采用征詢意見的語氣比直接陳述的語氣來得委婉,如“我可不可以談談自己的想法”;采用否定的語氣比肯定的語氣來得順耳,一個人文章寫得不怎麼樣,可以說“還不錯”,而不必說“很好”。像誠誠在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就可以說:“我們也正在考慮如何提高銷售額,能不能這樣說,先保證現有客戶的服務,然後根據公司的要求,確定我們的市場定位,擴大市場份額,老總你看行不行?”同樣對公司提出要求,用提問的形式或征詢意見的語氣就能讓對方靜下心來聽取你的想法。
3.進行適度的提醒
在批評別人或要求別人要如何做事時,應該針對具體的事情進行適度地提醒,不可以漫無邊際,泛泛而談,也不要把話說得過分直接、嚴肅。俗話說“響鼓不用重敲”,話說得過於直白不見得就起作用,有時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在小題大做,或覺得你不講情麵。而采用如“你看呢”“你想想問題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應該這麼做”這樣的提示,讓對方自己認識問題,想到解決的辦法,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