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做人篇(11)(2 / 3)

另外,應該避免扮演典型的角色:男性不要整天在電視機前關注足球賽場風雲;而女人也不必非談論家事不可。性別是無優勢可言的,工作上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能夠依據工作表現塑造自我的人才是一個成功的人。

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花多長時間?你幾乎隻有非常短的時間可以塑造自己的形象。因為人們幾乎在見到你的刹那就決定了你的形象。當你出現在別人的麵前時,上司的看法是:“這個人是否對公司有用?”同事的想法是:“這個人是否容易相處?”這都要歸結到你的形象能否傳達出“我對你們有用”的信息。基本上是你的形象贏得別人的信任,或者是失去信任。因此,你的形象應該明白無誤地傳遞給別人的信息是“我就是那個能幫助你的人”。

偽裝自己,太累

英國著名的作家培根指出:

“隻有在獨處時,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天性,因為在獨處時,人絕對不會偽裝自己。”

由這句話可知,許多人必須靠著雙重人格才能生活,這是何等悲哀呀!

“就算做點投機的事,沒有人看見又有什麼關係!”人們常常抱有這種心理。

譬如,硬闖紅燈、在寫著“禁止抽煙”的場所抽煙等。這種做法雖然可以一時欺瞞他人的眼光,但在不知不覺中,便會養成習慣,漸漸地在自己沒有警覺的情況下表現出來。

其實,就算沒有人看到,也不可以投機,或行小惡,畢竟,自己是騙不了自己的。

過去的一言一行,累積的結果,就成了今日的自己,而現在所做的一切累積起來,則又造就了未來的自己。

所以,如果能時時警惕自己,不做虛偽的表現,長久下來,無論有沒有旁人或法規的規定,都能中規中矩。

相反的,做作、虛有其表的人,就算長袖善舞,也隻能得意一時,遲早會露出馬腳的。

我們究竟是哪一種人?當我們獨處時,會做些什麼事?時間和金錢都利用在什麼上麵?如果能如此一一反省,就能夠了解自己。

許多人在外提倡“自由”、“和平”,滿口哲理,回到家裏卻隻會責罵家小;還有些人看似認真地工作和讀書,實際卻心不在焉,或在看漫畫和電視,這就是原則與本心脫節的證據。

平日的言行是無法偽裝的,即使貴為偉人,或者能言善道者都不例外,因為言行不一時,動作就會顯得猶豫和遲緩。

日本的文學家幸田露伴經常告誡自己的女兒:

“不論何時何地,女人的言行都要優雅。”

這句話實際上也適用於男性,不論何時何地,或對待任何人,我們都應該表現出自然的態度。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由正確的姿勢,如走路、坐臥、呼吸等小處著手。

德國哲學家納特爾(Ratorp)說:

“不曾教導走路和呼吸方法的教育,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行止坐臥都應該保持端正的姿勢,並以此作為教育的基礎。否則,表裏不一,就永遠無法把雙重人格改變過來。

凡事都會憑自己的實力,全力以赴。

相反的,著重外表的修飾,隻會故做瀟灑狀的人,動作會顯得很不自然,遲早會露出自己的真麵目。這種人就好像水果店裏用來做擺飾的蘋果和橘子,是好是壞,得實際嚐嚐才能知道。

空頭支票不要亂開

有的人為了讓別人對自己有個好印象,或為了保全自己的麵子,或為給對方一個台階,往往對對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並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各種條件、能力的限製,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當朋友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說,我不行。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麵都是於事無補的。

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條,也是友誼的基礎。明明辦不成的事卻承諾下來,到時不僅讓人失望,還可能耽誤朋友的事情,因為如果你辦不成,他可能找別人辦或想其他的法子,但你答應了卻沒有辦,這樣做,就會傷了情義。當然,拒絕別人的要求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說話技巧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亦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之話了。”

的確,在承諾與拒絕兩者之間,承諾容易而拒絕困難,這是誰都有過的經驗。

有人來請托你一件事,這人必有計劃而來,最低限度,他已準備好怎樣說。你這方麵,卻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所以,他可是穩占上風的。

他請托的事,可為或不可為,或者是介乎兩者之間,你的答複是怎樣呢?許多人都會采取拖的手法。“讓我想想看,好嗎?”這話會常常被運用。

但有些時候,許多人會作一種不自覺的承諾,所謂“不自覺的承諾”,就是“自己本來並未答允,但在別人看來,你已有了承諾”。這種現象,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有怕“難為情”的心理,拒絕屬於難為情之一類,能夠避免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