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做人篇(9)(1 / 3)

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有個鄰國的使者到中國來,向皇帝進貢了三尊金菩薩,皇帝十分高興。可是使者出了一個難題:三個金菩薩哪個最有價值?回答正確才能奉上。皇帝想了許多辦法,稱重量,看外形,都是一模一樣的,弄得皇帝束手無策,十分尷尬。這時,一位即將告老還鄉的老臣站了出來,他胸有成竹地拿起一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菩薩的耳朵裏,稻草從另一邊耳朵溜了出來;插入第二個金菩薩的嘴巴裏,稻草直接掉了出來;插入第三個金菩薩的肚臍眼,稻草進了肚子,再也沒出來。老臣說:“第三個金菩薩最有價值。”使者點點頭,說不愧是泱泱大國,聰明的人太多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話的人,而最聰明的人,一定是善於傾聽的人。我們長著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是一種美德,是善於溝通的人基本的素質。

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傾聽上

在人際交往中,傾聽是談話的基礎,隻有聽清楚對方的意思才能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話;另外在說話時,仔細傾聽對方的反應,能夠更好地凋整自己的話語,把話說得更準確、更清楚。

傾聽也不是表示自己無動於衷,而應該是一種情感的流露,表示出對對方的理解和尊重。當對方向你傾訴時,他是把你當做朋友,把內心的話向你一吐為快,你的傾聽可能是他當時唯一的願望,所以你的傾聽就顯得十分寶貴;或者他把你當做可以聯絡、可以溝通的朋友,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你的傾聽可以說是感情的投資,顯然對雙方都是有益的。

傾聽也不是一種無能無才的表現,而是一種成熟和自信的表現,搶先說話或打斷別人的話都是不禮貌的,並且很有可能形成畏懼的心態,害怕別人比自己說的好,害怕自己沒有表現的機會;相反,能在別人侃侃而談時保持風度和冷靜,在傾聽中學習對方的長處,就能夠使自己說話時表達得更準確、更完美,因而也就能顯示出自己成熟而自信的魅力。

你應該把交談時50%以上的時間花在傾聽上,安安靜靜地聽對方說什麼,有什麼意圖。然後讓自己的思維高速運轉,作出判斷和回答,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交談和溝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良好的人際互動,使自己的人生邁向成功。

妨礙傾聽的原因

妨礙成功傾聽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心理防禦機製在作祟。一般來說,在交談時人們不願意仔細傾聽,往往是在以自我為中心,本能地排斥和回避壞消息。或許他們認為聽不到比聽到更妥當、更安全,因為聽到後就不得不去麵對它、解決它。實際上,隻有當你聽到壞消息或者預見到危險時,你才有可能去處理和避免。所以消除心理障礙,以平和的心態麵對任何一種消息,才是傾聽的正確態度。

還有人不想傾聽是因為他們認為別人不會說出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對別人的話抱有成見,阻礙自己去接受信息。其實每個人都有專門的知識和獨到的經驗,或多或少能說出有用的信息,如果你以帶著偏見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要求你去認真傾聽當然是難以想象的。

還有許多人在交談中出於緊張和恐慌,或者不能平靜地仔細傾聽,看上去一副忐忑不安、心不在焉的神情,這對交談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談話者會認為你的沉默和恐慌意味著沒有全神貫注地聽他講話,甚至對他抱有成見;而當對方詢問你時,你隻能作出一個不適當的回答。或者更糟糕的是反問對方在說什麼,那對方就會立即對你的誠意和態度作出不利於你的評價。所以,由於你的忐忑不安或心不在焉而失去了對注意力和談話的控製,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你會因此而失去友情和機會,對你的人際關係和事業造成直接的損失。

怎樣做一個傾聽者

一個成功的傾聽者所需要的首先是心誠,用自己的真情實意去感動對方。因而在交談中要排除一切雜念和幹擾,做到用心去聽、去想,全神貫注地投入交談;同時在外表上,要保持精神飽滿的姿勢,身體坐直,微微前傾,手平放在桌上或撫著下巴,眼睛要直視對方,中間可以調整一下視線,看看別處;對對方的話要表示適當的呼應,如“是嗎”“我能理解”等;如果你對對方所說的某一部分特別感興趣,這時你可以換一種姿勢,或者站起身來,讓自己活動一下,能很有效地提高你可能正低落的情緒,保持清醒的姿態。

注意避免疲倦。當你感覺疲憊不堪時,精力就會不集中,傾聽就會變得困難,而且容易引起對方的誤解,以為你在敷衍了事。這時你隻有坦誠地對對方說出實情,讓他改日再談或說得慢一些,以便你能夠更好地傾聽。

一個善於傾聽的人,還必須排除外界的幹擾因素,消除所有的噪音;當你在和別人交談時,應該把收音機和電視機關掉;清理掉你和對方之間存在的任何東西,能使你集中精力注意對方所說的話;交談時不要接電話,打斷談話去接聽電話會使自己和對方都覺得談話並不重要,因而你說的話也不重要,談話就會顯得毫無效果;如果你頭腦中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考慮,在你進行交談之前把它先寫下來,你就不用再擔心會忘記,就會全神貫注地投入談話了。

在交談時還可以適當做點筆記,因為僅僅靠一雙耳朵來傾聽、領會對方的說話,幾乎是不可能的。做筆記對傾聽幫助很大,能幫助你集中精力,保持思考,不管你是否會用得著這些記錄,僅僅是在當時記下要點這個行為本身,就能推動整個傾聽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大腦會因為手的動作而更活躍,更能理解對方的意思,而且對方也會因為你的專心致誌而表達得更充分、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