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
現代許多公司為了建立良好的形象,或為了給員工有關辦事的方針,紛紛提出一連串的口號,諸如“服務至上”、“維持現狀,就是落伍”、“團結合作”……固然,口號代表了整個公司員工的共同意向,對於推動企業革新、塑造企業形象確實較有功效。但是,由於口號講求的是精簡有力,因此實際上口號並不具備具體的操作性。對於那些資曆尚淺、經驗不足的員工來說,如果不給予明確的指示,或者上司交待的事項過於籠統,他們勢必感到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會延誤時機,鑄成大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出具體可行、員工均能理解的實施方法,正是這類企業的當務之急。
任何企業都應先設置一個大的目標,讓所有的員工得以掌握明確的努力方向,然後根據大目標擬定具體的行動方針。如果隻是提出一連串的口號,而未有實際的步驟和指示,那麼口號終究隻是口號罷了。
家庭中
許多為人父母者在發現子女不用功讀書或一再犯了同樣的過錯時,通常、都會采取如下的責備方式:
“你為什麼老是這樣?”
“你現在不用功,將來必定沒有出息!”
“要我講幾次你才記得住?!”
對於在外工作得筋疲力盡的父母而言,這原是無可厚非的態度。但是,在行將發怒之前,不妨回憶一下自己在工作場所遇到類似狀況時,自己對下屬們的態度又是如何。相信你不會僅僅要求部屬“你一定得想辦法提高業績”或“你為什麼老是這樣”,而會提出一些帶有啟發性、建設性的指示,如“該怎麼辦”、“應從何處著手”等等。此外,對於自己辦不到的事,也絕不會勉強屬下去做。
換一個場合,在家庭中當你對子女說過“要努力”這句話後,不但需要給予具體的指導,還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致於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以及設法開發他在其他方麵的興趣,並商定出具體方案。相比之下,同樣一句話在家庭教育中顯然被賦予了更多、更重的責任。
隻要多動點腦筋,有效的辦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在想辦法之前,至少對該從何處著手,運用那些指示的手法,必須先要有一個具體的概念。
統一意誌
職場上
在企業組織中,如果職員心神散漫、目標互不相同,努力程度也不一致,那麼這群人便很容易成為烏合之眾,無法發揮團體的力量。我們知道,每件事的成功背後必定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這些人不但對事情有著透徹的了解,也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必要時甚至願意犧牲小我,以達成最終的共同目標。
無疑地,當組織內的每一成員都擁有同樣高昂、同樣熾熱的意誌時,它所產生的力量必然遠遠超乎想象,其關鍵就在於意誌是否統一。
當然,一方而個人的意誌必須與團體配合,並視之為義務;另一方麵,組織是否能提供員工發揮所長的機會與場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種較普遍的方法便是盡量設法搞好人際關係,使大家能夠基於密切的關係充分配合。這時,最要緊的是要懂得尊重別人,並且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退居聽眾的位置,虛心求教。相信最後所收獲的將不僅是對方的認同,還能增進彼此之間相知、相信的感覺。
這種情形對有經驗的人來說,相當於交換資訊,是一種利用人類心理,讓自己的意見被他人尊重的巧妙手法。不過,在此之前,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是絕對必要的,它是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的潤滑劑。
家庭中
維持家庭和撫育孩子必須通過夫妻的共同合作才能順利實施。因此,此時最重要的是兩人的觀念必須一致,尤其是有關培養孩子的未來性格方麵。針對以後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采取“什麼樣的輔導手段”等問題。如果父母意見相左,必然會對孩子造成困惑,無意中還會給孩子造成雙重標準,讓孩子可以視情況選擇對自己較有利的意見;如果一方有所責備,他就會拿另一方的說法作為擋箭牌。
因此,在沒有自我判斷能力的孩子麵前,夫妻雙方的態度務必取得一致。等過了這個階段,小孩便會開始以逐漸完整的人格迎接下一個階段。
事實上,一個家庭在平常生活中之所以會經常發生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最後卻功虧一簣的情形,很可能是父母各方麵給予小孩的評價標準不同所致。換句話說,就是父母間的溝通先有了偏差。如何在與子女的溝通上加以改善,是現代父母最需要關心的課題。
贏得他人的信賴
職場上
我們都知道,獲得他人信賴的方法很多,譬如:腳踏實地、徹底完成上級的指示等等,都是得到信賴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如果僅靠這些,仍然不易獲得他人永久的信賴。
究竟還有哪些條件呢?說來非常容易,那就是不斷努力提升工作的效率。一般說來,即使剛人公司不久、仍有待磨煉的新人,隻要具備這項條件,就能被視為人才,受到重用是指日可待的。簡單地說,進取、向上的態度才是博得信賴的最大因素,其基本點不外乎一是認真;二是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