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做人篇(6)(2 / 3)

更值得一提的是,類似工作中的技巧同樣也能運用於家庭生活中,營造美滿的家庭生活。

幫助他人設定目標

職場上

無論從事何種行業,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行事準則,那就是:根據長期展望設定目標、擬定實現策略、決定具體方針、逐步完成任務。然而,對於一個剛從學校踏入社會、缺乏工作經驗與做事訣竅的“菜鳥”來說,這一準則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工作時必然倍感困難,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何種業務該依照何種程序去做,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上級就應負起輔導的責任。一旦他們的經驗逐漸累積到某個程度,搜集資料與請教別人將不再是一件難事。這是任何人從事任何工作所必經的階段。

由此可見,被資深人士視為理所當然、在不知不覺中所養成的那些工作習慣,在缺乏經驗者的眼中看來,都是寶貴的經驗和技能。因此,作為上級,有責任讓下屬不折不扣地執行好自己的指示,也有義務替他們打開一條自己思考的途徑,並讓他們事先設想好處理之道,不讓他們自生自滅。

家庭中

一般說來,在個人事業活躍的時期,由於時間與精力所限,往往也是最容易忽略對孩子的照顧及管教的時期。為人父母者應以醉心工作的熱忱來關心子女的未來,把達成工作目標的那一套訣竅,轉用到教導孩子方麵上來。

當孩子到達某個年齡階段後,孩子就開始以自己的意誌去決定好惡。譬如,他們會變得喜歡卡通畫、電動玩具、塑膠模型,而對學校中的某些科目也會特別喜愛或厭惡。

當孩子對自己的未來開始有了某種模糊概念後,他們往往會以心目中的偶像作為將來奮發向上的目標。基本上,孩子的想法並無一定的法則可循。他們可能由於喜愛塑膠模型,所以想當藝術家。類似大人們才有的邏輯,在小孩身上幾乎完全看不出來。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正是孩子最弱的地方。雖然他們擁有目標和夢想,但缺乏係統實踐的能力。他們就如同剛進公司的“菜鳥”一樣,既沒有經驗,也缺乏足夠的應付能力。一旦有了問題,他們也不知該向誰請教。這時,如果簡單地采取責備或幹涉的態度,讓孩子認為學習變成了一種義務,那無疑是在扼殺孩子快樂學習的權利。

對於性格未定的孩子來說,啟發應重於傳授,尤其要考慮到孩子對接受教育的接納性。因此,為了幫助他們作出自我思考,父母親隻需將思考方向指出來,順著小孩的興趣方向見機行事,展開所謂的“機會教育”。譬如,如果孩子希望將來成為某種人,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提示他成為這種人本身所需具備的條件,在提示之中,沒有必要將孩子心目中對那種人的美好印象打破,隻需告訴他在哪些方麵再多用功一點就行了。

當然,並非就因為這些話,孩子便馬上懂得發奮圖強,但它至少能延續和擴張孩子們的夢想,特別能讓他們產生一種想法——認為父母是可以商量未來的人。

發揮經營才能

職場上

所謂經營才能,並非僅僅指個人做事幹淨利落、有效率、合理等要素,而是指能夠有效推動組織效率、使下屬產生幹勁的能力。當下屬工作不夠主動或進退兩難時,作為管理者的職責就是適時地加以推動,這也是經營才能最基本的體現。

另外,足以顯示經營管理才能的要素便是設法了解你的對象,包括上司、部屬、客戶以及業務等。這時,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客觀的立場,神定氣閑地靜靜聽完對方的敘述。所以,耐心是主要的關鍵。換言之,所有管理能力及推動別人的手段的實施,都應從充分了解對象開始,而其手段不外乎二種:一是仔細地觀察對方;二是設法從對方那兒取得自己所要的資訊。

家庭中

同樣地,一位具備經營才能的人,往往也能在家庭舞台上發揮他的作用,使家人充滿活力。

你不必擔心自己缺乏經營家庭的才能,也不必刻意去學習,因為你能從工作中自然地培養這種能力。

“家”對上班族來說應是某種休閑生活的象征,你的“經營對象”就是配偶、孩子或父母等。因此,選擇恰當的時機,運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家人的需要就是家庭經營的最大課題。你的經營目標就是設法使家庭中的成員快樂,使大家樂觀、積極。

在家庭的經營方麵,隻需將平日在公司中學到的部分技巧加以改變利用即可。譬如,孩子這次考試考得不好,心情已經夠沮喪了,這時如果再加以責罵,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同時也會對學習完全失去信心。但如果采取不慍不火的處理方式,與他討論一下問題出在哪兒,鼓勵他有問題就去請教老師,相信孩子絕對不會麵露不悅、退縮不前,相反會顯得積極,願意鼓起勇氣向老師請教學習的方法,然後誠心地加以實踐。

所謂去了解孩子,應是幫助他去分析考試沒考好背後的原因,而並非去指責他不用功,或使用逼迫的手段。隻需把辦公室習慣成自然的技巧稍加改變,就可成為最實在的家庭哲學。

下達指示明確、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