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寧可強得讓人羨慕,也不能弱得讓人可憐(3)(3 / 3)

老人如此一說,諸高手恍然大悟。他們在與鬼才棋王對弈之前,已怯其名,已懼其技,已畏其神;對弈之時,看到他氣定神閑,鎮靜自若,勝券在握的樣子,他們便認為此局必輸無疑。即使棋王下出昏招,他們也懷疑是他故意布下的陷阱,不敢趁機剿殺;一旦被動,他們便心浮氣躁,手忙腳亂,急於放棄。

他們輸棋,不是輸在技不如人,而是輸在迷信別人,不忠於自己。

我們處事時,也會不自覺地受對方的社會地位、聲譽、身份和身價幹擾,進而失去準確的判斷和應有的堅持,導致我們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故而時常忽略自己追求的目標。

譬如,兩個人與我們談判,一個開寶馬汽車來,一個騎自行車來,我們給出的條件往往不同,即使讓他們做同一件事。

2010年,在美國籃球職業聯賽中,華裔菜鳥球員林書豪打出27+11,上演0.5秒內絕殺猛龍隊,率隊取得6連勝,在一周之內,曾經飽受質疑的他,成為震驚世界的“林瘋狂”,全美的偶像。

黃皮膚、黑頭發的華裔林書豪,由於身體素質一般,身高體重一般,在大學時代,沒有一所籃球名校願意接收他,因此他沒有像其他著名球星在NCAA的經曆和證明。進入NBA聯盟之後,他的自身條件、籃球智商飽受出色的球探、眼光毒辣的教練、經驗豐富的總經理質疑,認為給他在球隊坐板凳的機會都是奢侈的。

林書豪相繼被勇士隊、火箭隊裁掉。即使進入尼克斯隊,他也是扮演打醬油的角色,時刻麵臨被裁掉的危險。

林書豪每天都參加球隊的訓練,每天都出現在隊友、教練的眼皮底下,但是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能給球隊帶來幫助。

麵對這些行家接連的否定、隊友不屑的眼神、隨時被裁掉的危險、年薪不及隊友年薪的零頭時,林書豪均選擇視而不見。他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訓練上,集中在籃球上,哪怕他很難獲得一秒鍾的上場時間。

也許再過一天,林書豪就要與NBA的賽場說再見了。尼克斯球隊兩位當家球星因個人原因不能出戰時,無人可用的教練不得不把林書豪派上場,結果他抓住機會,給紐約人製造了驚喜,並且接連書寫勵誌奇跡。即使麵對籃球金童盧比奧、戰神科比時,他也用近乎瘋狂的表現拯救了紐約尼克斯球隊,同時也拯救了自己。

Hardwood Paroxysm網站專欄作者Danny Chau麵對此時的林書豪,給出了準確的評價:如果說林書豪證明了什麼,那就是忠於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不斷製造奇跡的林書豪,隻忠於自己,隻忠於籃球。他不在乎權威審視他的目光和不負責任的預見,不論他們是專業的總經理還是職業球探,不論麵對籃球金童還是戰神科比,他的注意力隻集中在比賽中、籃球上。

因此,他受到了“上帝的眷顧”。不對,也許他就是自己的上帝。

我們反思一下,不論麵對何人,處在何方,自己是否時刻忠於自己,時刻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肯定沒有!上帝沒有眷顧我們,僅僅是因為我們對自己都不忠實,連自己都不相信!

既自卑、自負又不自信,是我們行為處事的通病。因為教育理念上的缺欠,因為成長背景的惡化,使我們從不敢專注於自己想要什麼,卻過多關注別人怎麼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為。

麵對競爭對手,我們會習慣性地考慮自己的短板、對方的長處,總覺得自己不行。不是對手有多強大,而是我們從未自信;麵對眼前的困難,我們從不積極主動地需求解決辦法,而是願意接受別人不負責任的分析和判斷。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對於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們內心真實的需要,沒有一個人能比我們了解自己,沒有一個人能為我們的選擇結果埋單。

凡事無絕對,信佛都不如信己,沒有人能準確預見我們的將來。已經長大的我們,不再是過河的小馬,必須時刻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追求的目標上。

隻有這樣,我們才會輸了無怨、贏了坦然。

7.翻臉不如翻身

來自社會底層的我們,經過歲月的打磨,家庭責任的負累,麵對種種人為製造的不公平,已經學會了隱忍和退讓。畢竟,這個時候的我們,贏得起,輸不起。

一個集團對另一個集團的壓榨,是沒有底線的。如果我們無法成為領導需要的人,就會成為領導連續打壓的人。很多單位都有這樣的領導、這樣的員工。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被領導打壓的角色。

即使領導心裏很清楚,他對我們這樣做,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但他依然會選擇這樣做。因為隻有我們難過,他心裏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