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在初入社會時為生存忙碌,但不能一輩子都為生存忙碌。如果我們打工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賺錢,結果我們不但連錢都賺不到,而且永遠奔波在賺錢的路上。
甘心與俗人在一起被俗事淹沒,我們永遠都是為了一口食物而不斷奔走的狼!
6.關注自己的需要,忽略別人的眼神
在清朝康熙年間,北京城裏出現一個象棋天才。他棋風飄逸、棋路離奇、招法令人匪夷所思,不按常理布局。即使是棋界成名高手,與之對弈,也被他殺得暈頭轉向,昏招頻出。因此,他被圈內人譽為“鬼才棋王”。
自成名以來,鬼才棋王與國內數百名高手、國手對弈時,習慣遲到一刻鍾。他出現在對手麵前時,總是手拿一把巨大的折扇,一身白衣,顯得器宇軒昂,風流倜儻。他的步伐平緩穩重,目光犀利,一副自信滿滿、居高臨下、舍我其誰的架勢。
不論對手是誰,棋盤上局勢如何,他總是鎮定自若,氣定神閑,好像結果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時而起身到窗前觀景,時而品茗搖扇。對手出招時,他目光犀利,似乎洞穿對方肺腑,嘴角掛著冷笑,蔑視中透著狡詐;他出招時,右手拇指和食指嫻熟地夾著棋子,不假思索,應聲落盤,果斷利落,似乎成竹在胸,勝券在握。
無論對方賽前準備得如何充分,對鬼才棋王的棋路有多深的研究,此時均是方寸大亂,頻頻出錯,最後隻能投子認輸,自歎不如,甘拜下風。
鬼才棋王與各路棋手對弈上百局,無一局失利,讓棋手與棋迷們不得不研究他的棋路和弈技,試圖找到他的弱點和破綻,揭開他百戰百勝的奧秘。怎奈鬼才棋王下棋隨意隨心,毫無章法、規律可循。即使某高手把他的常規招式熟記於心,了然於胸,再次與之對弈時,依然被他殺得一敗塗地。
於是,眾人打心眼裏認為棋王是千年一遇的鬼才,凡人不可戰勝。
誰知,難求一敗的鬼才棋王突然接到一封從江南水鄉寄來的挑戰書,請求與之在京城某知名茶館對弈三局,並以重金作碼。鬼才棋王自然不把這個山野村夫放在眼裏,欣然應戰。
消息傳出後,震驚京城棋界。凡是輸給鬼才棋王的人均認為,來自窮鄉僻壤的挑戰者乃井底之蛙,自不量力,必輸無疑。雖然這次對弈結果毫無懸念,但他們還是急切地期盼鬼才棋王再次續寫神話。
對弈那天,茶館內外人山人海,棋迷們翹首企盼。不過令眾人想不到的是,挑戰者居然是一位白發如霜、年過古稀的老人,還用一塊黑布蒙著雙眼。
鬼才棋王依然像往常那樣的風流倜儻,姍姍來遲。隨從在老人的耳邊嘀咕幾句後,老人起身,伸手示意弈王入座。弈王從未與蒙著眼睛的人下過棋,又見對手心無旁騖,內心深處不禁掠起一絲波瀾,但他還是像往常那樣鎮定地坐下,準備迎戰。
老人說:“老朽自幼失明,為不失觀瞻,隻好蒙上雙眼接受棋王賜弈,望閣下見諒海涵。”
鬼才棋王微微一笑,說:“鄙人自出道以來,隻求一敗,幾年來卻難以如願。現我已置下良田百頃,豪宅幾座。此三局籌碼,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它一旦易主,不知道對您意味著什麼,還請三思啊!”
老人說:“老朽已是土埋脖子之人,對名利早已了無牽掛。今天有幸與棋王對弈,隻求一樂。不過,老朽下棋時有一怪癖,偶爾會摸摸棋盤上的棋子,不知棋王能接納否?”
鬼才棋王不屑地冷笑道:“我的怪癖比你還多,舉棋不悔即可,一切隨你!”
老人說:“謝謝棋王寬懷,多多擔待!”
對弈開始。老人雖然看不見棋盤上的棋子和局勢,卻不用隨從提醒,僅憑落子的聲音,就能準確判斷出對方如何落子。鬼才棋王落子之後,老人不假任何思索,隨即跟上。空閑時,他還用手指不時地輕輕地觸摸著棋盤上自己和對方的棋子。
老人猶如聖古時代的薑子牙,手持打神鞭,氣定神閑,占點布局,看似隨意,卻暗藏殺機。
在老人出神入化的布局之中,鬼才棋王顯得手忙腳亂,以往的下棋的風采一掃而光。結果首局棋王中盤便投子認輸,這是在場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第二局、第三局,鬼才棋王雖然總結失敗教訓,不再輕視對手,下得小心謹慎,但最終還是以三局全敗告負。
鬼才棋王自愧不如,奉上對等的籌碼之後,轉身匆匆離去。
盲眼老人三局輕鬆完勝對於京城棋界高手無解的鬼才棋王,讓他們不得不對老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齊聚老人下榻的客棧,再三懇請老人賜教一二。
老人說:“鬼才棋王的棋藝造詣確實深不可測,但還沒有達到讓你我無解的地步。我的棋技,與在座各位隻在伯仲之間,甚至在各位之下。”
有人質疑老人的話:“我對鬼才棋王棋路研究得不可謂不透,但與之對弈時,卻從無勝績。作為雙眼失明之人,如果你的棋藝不在我之上,怎能連勝棋王三局?”
老人嗬嗬一笑:“這位爺,你已經說出我贏棋的奧妙了。你與鬼才棋王對弈,不是輸在棋藝上,而是輸在你的心明眼亮上。你的心思不在棋盤之上,而在他的身上,豈有不輸之理?我眼盲心淨,不想其名,不慮其技,不看其眼,不思其舉,不受與棋無關之事幹擾,贏棋自然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