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我們所遇到的任何結果,都是因當初我們的選擇而發生的。今年的選擇,對應的結果也許在明年、或者後年、或者十年後會顯現,總之,該來的一定要來,從來不會遲到或缺席。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追求的越多,遇到的困難、挫折和失敗就會越多。我們步入社會,就不能不向社會索取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經常被挫折上堂課。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別人、詛咒社會不公平,但不論我們怎樣抱怨、哀怨,都不能改變既成事實。即使能獲得同情,事實上對我們擺脫逆境也是毫無作用。我們不自救,就沒有人能救得了我們。
所以,無論我們現在境況如何,遭遇什麼,一定要明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以前的選擇,怨也隻能怨自己。我們能做的就是坦然地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買單、負責,並從這些挫敗中吸取教訓。不管這堂“課”的代價有多大,以後會證明我們現在的接受都是值得的。
沒有人、特別是來自社會底層已經傷痕累累的我們,願意再次遭受痛苦和失敗。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選擇時,謹慎考慮,不能跟著感覺走。別說什麼隻在乎曾經擁有,別說什麼活在當下,隻要我們選擇了,就得麵對選擇帶來的結果。
因為身無長物,心有所向,所以我們自此凡事都必須做最正確的選擇,才是規避不幸和失敗的最佳防範措施。
2.貴人不一定是好人
因為我們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戰鬥,以小米加步槍的裝備挑戰武裝到牙齒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得到好心的貴人相助或提攜,進而縮短自己與人生的距離。
何為貴人?百度百科給出這樣的解釋:貴人,皇帝妃嬪封號之一。東漢光武帝時始置,其位僅次於皇後。後世也把貴人當作對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稱,有時也把貴人當作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人的尊稱。
現在我們在21世紀的社會上行走,如果不能穿越到古代,隻有在盜墓的時候才有可能碰上皇帝的貴人,而且還是一具不再完整的骨架。那種貴人,我們最好敬而遠之,否則就會有組織對我們采取勞而改之的行動。
我們在社會中千裏走單騎,深陷重圍孤立無援,確實需要一些熱心、善良的貴人相助。如果在我們人生的幾個關鍵時刻,給力的貴人能搭把手,我們便可以借助貴人的資源和力量,迅速縮短與夢想的距離,提前在期盼已久的位子上落座。
在我們的心目中,貴人應該是能量巨大、資源豐富、光明磊落、虛懷若穀、正直善良、大公無私、和藹謙卑、包容大度的好人、高人或善人。
於是,我們一直按照這樣的標準尋找自己的貴人,不是這樣的人,我們敬而遠之,避而閃之。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好處不辦事、有了好處亂辦事的年代,我們那些並不過分的所求,即使是某些人的舉手之勞,他們也不屑向我們這樣的吊絲伸出援助之手。
那些穿西裝的人,誰也不願意把髒兮兮的破麻袋背在身上。於是,我們有了“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抱怨。
事實上,這種尷尬源於我們對貴人的定義錯誤。我們的貴人,是能對我們提供很大幫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善人或高人。在我們實現目標過程中,不管某些人出於什麼動機,隻要願意拉我們一把,帶我們一次,送我們一程,他們就是我們的貴人。
一代梟雄多爾袞,在中國婦孺皆知。從崇德皇帝皇太極去世之後,多爾袞做了不是皇帝的皇帝,為滿洲人入主北京、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愛新覺羅家族統治中國近三百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多爾袞的成功也需要有貴人相助。他的貴人是誰?就是逼他生母殉葬、篡奪本屬於他的汗位、剝奪他即將得到的旗主地位的皇太極。
皇太極對多爾袞而言,絕對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貴人標準。他隻在乎自己的需要,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他的心目中隻有自己的目的,根本不在乎為了實現目的,是否使用合理、合情甚至合法的手段。
聰明的多爾袞心裏很清楚,皇太極即位後讓他吃了很大的悶虧。但是,如果他像哥哥阿濟格那樣,抱怨、咒罵、死磕和蠻幹,公開反對皇太極,或者破罐子破摔,隻能遭來更嚴厲的打擊。皇太極與其他三大貝勒握有生殺予奪大權,他們找個理由弄死他這個不到14歲的毛孩子,就像踩死一隻螞蟻那麼容易。
在皇太極即位時,多爾袞還是一個孩子,寸功未立,和皇太極手下的“五大金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從多方麵看,多爾袞在後金政府裏,如果沒有人提攜幫助,根本沒有前途可言。他與後金政府裏其他已經得勢的少壯派貝勒相比,隻有劣勢,沒有優勢。
作為弱勢群體的多爾袞意識到,他要想在後金政府內出人頭地,就必須讓皇太極成為他晉升、掌權的貴人,因為隻有皇太極有這個能力、這種能量。
於是,多爾袞對他的人生進行規劃,並附有明確的行動準則。
1.緊跟皇太極,他永遠是對的。時時、事事站在他的立場上。
2.抓住一切機會,表現出自己有足夠大的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