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4)(3 / 3)

因為自己年輕,我們總覺得做什麼都來得及。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我們就會對自己說,“等我到了他那樣的年齡,一定會比他強,比他更富有”。於是,我們心安理得地該玩玩,該樂樂,一切都無所謂,一切都等明天再說。

明天成為我們走向人生地獄的階梯,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順梯而下,不知不覺中便走到人生的終點。那時,當我們看自己兩手空空的時候,說什麼都晚了。也隻有在那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才是這輩子騙自己最苦的大騙子,騙了自己一輩子。那麼多近乎完美的計劃,隻要當時做一個詳細的規劃並馬上行動,都可以實現,自己就會成為另外一個人。遺憾的是,我們給現實那些計劃的期限是下輩子。

我們有一個計劃是好事,但必須要給實現這個計劃一個期限,到什麼時候必須完成。隻有那樣做,這個計劃才會成為我們從臥室爬到天堂的梯子。

假如我們實現一個計劃必須是四小時、四天、四周、四個月或者是四年,否則就會死亡,那麼我們一生將會實現多少個計劃呢?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海獺覓食的時間隻有四分鍾,潛水覓食的結果隻有兩個:要不在四分鍾內捕捉到食物回到海麵,回不到海麵就被淹死;要不就是捕捉不到食物,捕捉少了就會凍死,捕捉不到就會餓死。

海獺生活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周圍的冰冷海域中,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它是由大約在五百萬年前移居到海邊,棲息河川的水獺進化成海獺的。因此它不像其他海生動物那樣善於長時間潛水,它每次潛水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四分鍾。

海獺生活的地方異常寒冷,它隻靠兩樣東西抵禦嚴寒:一是它身上長著茂盛密集的毛;二是靠每天吃掉大量海鮮產生大量的熱量。它是世界上食量最大的動物。這麼說,並不是它一次吃的東西最多,而是它一天必須吃三分之一體重的食物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存。成熟的海獺體重約為六七十磅,它每天至少要吃到十幾磅到二十幾磅的海鮮才能保證不被凍死。

海獺的頭很小,身軀肥胖,前肢短而裸露,後肢長而扁平,趾間有蹼,呈鰭狀,適於遊泳和潛水。海獺主要生活在海中,僅休息和生育時上岸,甚至睡覺時也在海裏漂浮。它們幾乎不到陸地上活動,也從不遠離海岸。夜晚,它們能在海麵上過夜睡覺。與其他海獸相比,海獺的遊泳速度算是比較慢的,每小時僅十至十五千米。

海獺主要以貝類、鮑魚、海膽、螃蟹等動物為食,所以它經常潛到海下三至十米處活動,有時潛到五十米深的海底尋找食物,能潛水的時間至多是有四分鍾。它要想活命,必須對每個四分鍾好好地把握和運用。

正因為海獺非常清楚自己捕獵的時間有限,每天至少要捕捉多少食物,所以它每次潛入水中之後,都會立即鎖定自己捕捉的目標,然後以簡單、快捷、實用的辦法抓捕獵物,一秒鍾時間都不敢耽誤。抓到獵物後,它必須要在肺裏的氧氣用完之前返回海麵。

在大海裏,海獺捕捉食物,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但是它的四分鍾觀念,讓它在那冰冷的世界得以存活。

有人會說,我們和海獺沒有任何可比性,它僅僅是捕捉獵物,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去做,沒完沒了的瑣事,沒完沒了的煩惱……我們是有想法沒辦法,有骨氣沒脾氣!

假如我們像海獺那樣,一天中的每個四分鍾都決定著自己的生死存亡,那麼我們肯定不會抱怨半個小時,發一個小時的牢騷,心情不好等明天再說……

如果我們至今依然無所事事,原因不是我們沒有目標,而是目標太多,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們沒有切實的危機感,總覺得一切還來得及,明天再做也不晚。我們在選擇時猶豫不決,在機會前患得患失,結果便是混了一天又一天,混了一年又一年。

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輸得起,這種說法沒錯。但是,我們不能把“混”和“輸”這兩個概念混淆了。“輸”是有了計劃,在實施中失敗了;“混”是沒有計劃,或者有計劃沒有實施。輸沒什麼可怕,我們輸一次就離計劃的實現近了一步,而混,隻能把計劃混得離我們越來越遠,直到把計劃從自己的記憶裏抹去。

同時有兩個目標就不是真正的目標。如果我們有徹底翻身的想法,應該一次隻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然後給達成目標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裏要麼成功,要麼放棄。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自己成功後會收獲一筆財富,放棄後會收獲一份清醒。

你把自己當人看、當人才看,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

這個世界,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好,也沒有個別現象證明的那麼壞。

在自身能力有限或者受限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揉碎糟糕的時代,塑造頑強的自己。